本文目录一览

1,计算机总线包括哪几个

计算机总线是计算机内的互联机构包括三种 一是内部总线,位于CPU内部,连接各个寄存器和运算器 二是系统总线 ,也叫前端总线; 三是I/O总线

计算机总线包括哪几个

2,加热板std啥意思

加热板s_t_d是标准加热模式。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是电能利用的一种形式。与一般燃料加热相比,电加热可获得较高温度(如电弧加热,温度可达3000℃以上),易于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车载电加热杯。STD总线STD总线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的标准微机总线,与1987年被批准为IEEE961标准。STD总线采用公共母版结构,即其总线布置在一块母板上,板上安装若干个插座,插座对应引脚都是连接到同一根总线信号线上。

加热板std啥意思

3,pci总线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要在这问了。百度一下,搜出一堆。PCI总线只是一个协议,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物,规定了一个标准(含有电气标准和.....标准),任何符合该标准的板卡(插卡)都通用,都可以插入PCI插槽,以交换数据。见过电脑里边的PCI插槽吧,没见过可以百度一下。

pci总线是什么

4,汽车总线有哪几种

总线:SAE分类总线。目前绝大多数的车辆总线被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下属的汽车网络委员会根据协议特性分为A、B、C、D四类。下面是对汽车总线的介绍:a级总线:用于传感器或执行器管理的低速网络的位传输速率通常小于20 KB/sb类总线:中速网络用于独立控制模块之间的信息共享,比特率一般在10-125 KB/s之间。c类总线:面向闭环实时控制的复用高速网络,比特率大多在125 KB/s-1mb/s之间。c类总线:主要用于通信实时性要求高的车载电源系统,主要服务于动力传输系统。

5,LAN总线是什么

LAN总线是一种用于连接仪器和个人计算机PC的总线之一。LAN总线特别适用于分布式应用,LAN总线是一种为计算机网络连接所设计的标准。它是非常普遍的连接方式,用它连接到其他电脑和英特网。LAN总线最明显的优势是允许存在连接距离,尤其是在使用了LAN交换机和路由器之后,LAN几乎没有连接距离上的限制。

6,消防图中T hLS各表示什么意思

一般情况下,T代表消防电话线,h代表消防给水管,L代表水流指示器,S代表报警二总线。看消防工程图首先要仔细看清楚总平面图,各建筑要分清楚,再看清楚前面的图纸设计说明和图例,其中有各种符号标示,然后看系统图。扩展资料常见灭火方式及适用范围传统的灭火材料无非是水、泡沫灭火剂和沙子老三样,水廉价且灭火范围大,但有些场地用水灭火后,造成的连带损失很大,如资料档案馆、博物馆。有些场地根本不能用水,如储油罐、加油站。这些场地都不能使用水灭火。泡沫灭火器可以小范围灭火,但不适合用于易燃金属等高温火灾场所,且灭火的连带损失同样很大。沙子覆盖能起隔绝空气效果,但效果差且灭火时间长。因此不适合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灭火。参考资料人民网-德国新型消防材料可快速灭火

7,数据总线是什么总线

数据总线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即他既可以把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数据传送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指令代码或状态信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控制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
(1) 片总线(chip bus, c-bus) 三类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又称元件级总线,是把各种不同的芯片连接在一起构成特定功能模块(如cpu模块)的信息传输通路。 (2) 内总线(internal bus, i-bus) 又称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插件(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例如cpu模块和存储器模块或i/o接口模块之间的传输通路。 (3) 外总线(external bus, e-bus) 又称通信总线,是微机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仪器、仪表、控制装置等)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如eia rs-232c、ieee-488等。 其中的系统总线,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总线,一般又含有三种不同功能的总线,即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 你问的属于第三类。还有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以及你说的数据总线。

8,汽车总线都有哪些

汽车总线:SAE分类总线,目前,绝大多数车用总线都被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下属的汽车网络委员会按照协议特性分为A、B、C、D四类。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汽车总线有局部互联协议LIN和控制器局域网CAN,正在发展中的汽车总线技术还有高速容错网络协议FlexRay、用于汽车多媒体和导航的MOST等无线网络技术。A类总线:面向传感器或执行器管理的低速网络,它的位传输速率通常小于20Kb/S。B类总线:面向独立控制模块间信息共享的中速网络,位速一般在10—125Kb/S之间。C类总线:面向闭环实时控制的多路传输高速网络,位速率多在125Kb/S—1Mb/S之间。C类总线:主要用于车上动力系统中对通讯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主要服务于动力传递系统。D类总线:面向多媒体设备、高速数据流传输的高性能网络,位速率一般在2Mb/S以上,主要用于CD等播放机和液晶显示设备。

9,pci总线是什么为什叫pci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PCI含义  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PCI总线也支持总线主控技术,允许智能设备在需要时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加速数据传送。

10,谁知道STD是什么缩写谢谢

STD总线在1978年最早由Pro-Log公司作为工业标准发明的,由STDGM制定为STD-80规范,随后被批准为国际标准IEE961。STD-80/MPX作为STD-80追加标准,支持多主(MultiMaster)系统。STD总线工控机是工业型计算机,STD总线的16位总线性能满足嵌入式和实时性应用要求,特别是它的小板尺寸、垂直放置无源背板的直插式结构、丰富的工业I/O OEM模板、低成本、低功耗、扩展的温度范围、可*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设计,使其在空间和功耗受到严格限制的、可*性要求较高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STD总线产品其实就是一种板卡(包括CPU卡)和无源母板结构。现在的工业PC其实也和STD有十分近似的结构,只不过两者的金手指定义完全不同。而且STD在八十年代前后风行一时,是因为它对8位机(如Z80和它的变种系列)支持较好,目前好象没有大的发展,例如很难支持32位模式更不用说64位了,它对流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es支持可能也有问题。

11,什么是pci总线还有SM总线

SM总线控制器是主板控制芯片上的一个通信控制器
PCI技术规格简介 从1992年创立规范到如今,PCI总线已成为了计算机的一种标准总线。由PCI总线构成的标准系统结构如图一所示。 PCI总线取代了早先的ISA总线。当然与在PCI总线后面出现专门用于显卡的AGP总线,与现在PCI Express总线,但是PCI能从1992用到现在,说明他有许多优点,比如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中断共享等。在这里我们对PCI总线做一个深入的介绍。 从数据宽度上看,PCI总线有32bit、64bit之分;从总线速度上分,有33MHz、66MHz两种。目前流行的是32bit @ 33MHz,而64bit系统正在普及中。改良的PCI系统,PCI-X,最高可以达到64bit @ 133MHz,这样就可以得到超过1GB/s的数据传输速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下的讨论以32bit @ 33MHz为例。 一、基本概念 不同于ISA总线,PCI总线的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是分时复用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节省接插件的管脚数,另一方面便于实现突发数据传输。在做数据传输时,由一个PCI设备做发起者(主控,Initiator或Master),而另一个PCI设备做目标(从设备,Target或Slave)。总线上的所有时序的产生与控制,都由Master来发起。PCI总线在同一时刻只能供一对设备完成传输,这就要求有一个仲裁机构(Arbiter),来决定在谁有权力拿到总线的主控权。 当PCI总线进行操作时,发起者(Master)先置REQ#,当得到仲裁器(Arbiter)的许可时(GNT#),会将FRAME#置低,并在AD总线上放置Slave地址,同时C/BE#放置命令信号,说明接下来的传输类型。所有PCI总线上设备都需对此地址译码,被选中的设备要置DEVSEL#以声明自己被选中。然后当IRDY#与TRDY#都置低时,可以传输数据。当Master数据传输结束前,将FRAME#置高以标明只剩最后一组数据要传输,并在传完数据后放开IRDY#以释放总线控制权。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PCI总线的传输是很高效的,发出一组地址后,理想状态下可以连续发数据,峰值速率为132MB/s。实际上,目前流行的33M@32bit北桥芯片一般可以做到100MB/s的连续传输。 二、即插即用的实现 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当板卡插入系统时,系统会自动对板卡所需资源进行分配,如基地址、中断号等,并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而不象旧的ISA板卡,需要进行复杂的手动配置。 实际的实现远比说起来要复杂。在PCI板卡中,有一组寄存器,叫"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用来存放基地址与内存地址,以及中断等信息。 以内存地址为例。当上电时,板卡从ROM里读取固定的值放到寄存器中,对应内存的地方放置的是需要分配的内存字节数等信息。操作系统要跟据这个信息分配内存,并在分配成功后把相应的寄存器中填入内存的起始地址。这样就不必手工设置开关来分配内存或基地址了。对于中断的分配也与此类似。 三、中断共享的实现 ISA卡的一个重要局限在于中断是独占的,而我们知道计算机的中断号只有16个,系统又用掉了一些,这样当有多块ISA卡要用中断时就会有问题了。 PCI总线的中断共享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上,采用电平触发的办法:中断信号在系统一侧用电阻接高,而要产生中断的板卡上利用三极管的集电极将信号拉低。这样不管有几块板产生中断,中断信号都是低;而只有当所有板卡的中断都得到处理后,中断信号才会回复高电平。 软件上,采用中断链的方法:假设系统启动时,发现板卡A用了中断7,就会将中断7对应的内存区指向A卡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ISR_A;然后系统发现板卡B也用中断7,这时就会将中断7对应的内存区指向ISR_B,同时将ISR_B的结束指向ISR_A。以此类推,就会形成一个中断链。而当有中断发生时,系统跳转到中断7对应的内存,也就是ISR_B。ISR_B就要检查是不是B卡的中断,如果是,要处理,并将板卡上的拉低电路放开;如果不是,则呼叫ISR_A。这样就完成了中断的共享。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看出,PCI总线有着极大的的优势。而近年来的市场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添加: 1991 年下半年,Intel 公司首先提出了PCI 的概念,并联合IBM、Compaq、AST、HP、DEC 等100 多家公司成立了PCI 集团,其英文全称为: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外围部件互连专业组),简称PCISIG。PCI 有32 位和64 位两种,32位PCI 有124 引脚,64 位有188 引脚,目前常用的是32 位PCI。32 位PCI 的数据传输率为133MB/s,大大高于ISA。

12,SCLSDA分别是什么意思

SDA----数据线?SCL-----控制线是SCL\SDA是I2C总线的信号线.SDA是双向数据线,SCL是时钟线SCL.在I2C 总线上传送数据,首先送最高位,由主机发出启动信号SDA在SCL 高电平期间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然后由主机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数据传送完毕,由主机发出停止信号,SDA在SCL 高电平期间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扩展资料:I2C总线在传送数据过程中共有三种类型信号,?它们分别是:开始信号、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开始信号: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开始传送数据。结束信号:SCL为高电平时,SDA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结束传送数据。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IC在接收到8bit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IC发出特定的低电平脉冲,表示已收到数据。CPU向受控单元发出一个信号后,等待受控单元发出一个应答信号,CPU接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继续传递信号的判断。若未收到应答信号,由判断为受控单元出现故障。参考资料:I2C总线——百度百科

13,什么是总线

1.总线的概念: 多个功能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使用统一的总线标准,不同设备间互连将更容易实现。 2.总线的分类: 总线分为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指芯片内部连接各元件的总线。系统总线指连接cpu、存储器和各种i/o模块等主要部件的总线。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 3.系统总线: ⑴数据总线db(data bus):用于cpu 与主存储器、cpu 与i/o 接口之间传送信息。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每次能同时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计算机总线的宽度等于计算机的字长。目前,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数据总线有16位、32位、64位等几种类型。 ⑵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于给出源数据或目的数据所在的主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⑶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控制对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访问和使用。 4. 常用的总线标准 常用的总线标准有:isa总线、eisa总线、vesa总线、pci总线。目前微机上采用的大多是pci总线。 5. 系统总线的性能指标 ⑴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 ⑵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总线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 ⑶总线的工作频率: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带宽=总线位宽/8×总线工作频率 mb/s 并口又称为并行接口。目前,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采用的是25 针d 形接头。所谓“并行”,是指8 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pc 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 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这种接口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1.总线的概念: 多个功能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使用统一的总线标准,不同设备间互连将更容易实现。 2.总线的分类: 总线分为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指芯片内部连接各元件的总线。系统总线指连接cpu、存储器和各种i/o模块等主要部件的总线。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 3.系统总线: ⑴数据总线db(data bus):用于cpu 与主存储器、cpu 与i/o 接口之间传送信息。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每次能同时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计算机总线的宽度等于计算机的字长。目前,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数据总线有16位、32位、64位等几种类型。 ⑵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于给出源数据或目的数据所在的主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⑶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控制对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访问和使用。 4. 常用的总线标准 常用的总线标准有:isa总线、eisa总线、vesa总线、pci总线。目前微机上采用的大多是pci总线。 5. 系统总线的性能指标 ⑴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 ⑵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总线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 ⑶总线的工作频率: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带宽=总线位宽/8×总线工作频率 mb/s 并口又称为并行接口。目前,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采用的是25 针d 形接头。所谓“并行”,是指8 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pc 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 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这种接口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 什么是总线?所谓总线(Bus),一般指通过分时复用的方式,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是电脑中传输数据的公共通道。◆ 总线的工作原理当总线空闲(其他器件都以高阻态形式连接在总线上)且一个器件要与目的器件通信时,发起通信的器件驱动总线,发出地址和数据。其他以高阻态形式连接在总线上的器件如果收到(或能够收到)与自己相符的地址信息后,即接收总线上的数据。发送器件完成通信,将总线让出(输出变为高阻态)。◆ 总线的分类按照功能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有的系统中,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是复用的,即总线在某些时刻出现的信号表示数据而另一些时刻表示地址;而有的系统是分开的。51系列单片机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是复用的,而一般PC中的总线则是分开的。按照传输数据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串行总线中,二进制数据逐位通过一根数据线发送到目的器件;并行总线的数据线通常超过2根。常见的串行总线有SPI、I2C、USB及RS232等。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可以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SPI、I2C是同步串行总线,RS232采用异步串行总线。◆ 计算机中的总线a.主板的总线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计算机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b.硬盘的总线一般有SCSI、ATA、SATA等几种。SATA是串行ATA的缩写,为什么要使用串行ATA就要从PATA——并行ATA的缺点说起。我们知道ATA或者说普通IDE硬盘的数据线最初就是40根的排线,这40根线里面有数据线、时钟线、控制线、地线,其中32根数据线是并行传输的(一个时钟周期可以同时传输4个字节的数据),因此对同步性的要求很高。这就是为什么从PATA-66(就是常说的DMA66)接口开始必须使用80根的硬盘数据线,其实增加的这40根全是屏蔽用的地线,而且只在主板一边接地(千万不要接反了,反了的话屏蔽作用大大降低),有了良好的屏蔽硬盘的传输速度才能达到66MB/s、100MB/s和最高的133MB/s。但是在PATA-133之后,并行传输速度已经到了极限,而且PATA的三大缺点暴露无遗:信号线长度无法延长、信号同步性难以保持、5V信号线耗电较大。那为什么SCSI-320接口的数据线能达到320MB/s的高速、而且线缆可以很长呢?你有没有注意到SCSI的高速数据线是“花线”?这可不是为了好看,那“花”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组组的差分信号线两两扭合而成,这成本可不是普通电脑系统愿意承担的。c.其他的总线计算机中其他的总线还有: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IEEE1394、AGP等等。

14,总线一共分几种啊

PC机的系统总线又可分为ISA、EISA、MCA、VESA、PCI、AGP等多种标准。 一、ISA/EISA/MCA/VESA总线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是IBM公司为286/AT电脑制定的总线工业标准,也称为AT标准。ISA总线的影响力非常大,直到现在仍存在大量ISA设备,最新的主板也还为它保留了一席之地。MCA (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是IBM公司专为PS/2系统开发的微通道总线结构。由于要求使用许可证,违背了PC发展开放的潮流,因此还未有效推广即告失败。 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是EISA集团(由Compaq、HP、AST等组成)专为32位CPU设计的总线扩展工业标准,向下兼容ISA,当年在高档台式机上得到一定应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是VESA组织(由IBM、Compaq等发起,有120多家公司参加)按Local Bus(局部总线)标准设计的一种开放性总线,但成本较高,只是适用于486的一种过渡标准,目前已经淘汰。 二、PCI总线 90年代后,随着图形处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以Windows为代表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进入PC机之后,要求PC具有高速的图形及 I/O运算处理能力,这对总线的速度提出了挑战。原有的ISA、EISA总线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1991年下半年,Intel 公司首先提出了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概念,并联合IBM、Compaq、AST、HP、等100多家公司成立了PCI集团。PCI是一种先进的局部总线,已成为局部总线的新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总线结构。 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需要时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智能设备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加速数据传输管理。 三、AGP总线 虽然现在PC机的图形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但要完成细致的大型3D图形描绘,PCI总线结构的性能仍然有限。为了让PC的3D应用能力能同图形工作站相比,Intel公司开发了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标准,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幅提高高档PC机的图形尤其 D图形的处理能力。严格说来,AGP不能称为总线,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AGP在主内存与显示卡之间提供了一条直接的通道,使得3D图形数据越过PCI总线,直接送入显示子系统。这样就能突破由于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从而达到高性能3D图形的描绘功能。PCI及 AGP插槽外观见图1。标准接口的类型 在微机系统中采用标准接口技术,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模块结构设计,可以得到更多厂商的广泛支持,便于“生产”与之兼容的外部设备和软件。不同类型的外设需要不同的接口,不同的接口是不通用的。以前在8086/286机器上存在过的ST506和ESDI等接口标准都已经淘汰,目前在微机中使用最广泛的接口是:IDE、EIDE、SCSI、USB和IEEE 1394五种。 一、 IDE/EIDE接口 IDE的原文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即集成设备电子部件。它是由Compaq开发并由Western Digital公司生产的控制器接口。IDE采用了40线的单组电缆连接。由于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之中,适配卡已变得十分简单,现在的微机系统中已不再使用适配卡,而把适配电路集成到系统主板上,并留有专门的IDE连接器插口。IDE由于具有多种优点,且成本低廉,在个人微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增强型IDE (Enhanced IDE)是Western Digital为取代IDE而开发的接口标准。在采用EIDE接口的微机系统中,EIDE接口已直接集成在主板上,因此不必再购买单独的适配卡。与IDE 相比,EIDE具有支持大容量硬盘、可连接四台EIDE设备、有更高数据传输速率(13.3MB/s以上)等几方面的特点。为了支持大容量硬盘,EIDE 支持三种硬盘工作模式:NORMAL、LBA和LARGE模式。 二、Ultra DMA33和Ultra DMA66接口 在ATA-2标准推出之后,SFFC又推出了ATA-3标准。ATA-3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了ATA-2的安全性和可靠性。ATA-3本身并没有定义更高的传输模式。此外,ATA标准本身只支持硬盘,为此SFFC将推出ATA-4标准,该标准将集成ATA-3和ATAPI并且支持更高的传输模式。在 ATA-4标准没有正式推出之前,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标准,Quantum和Intel推出了Ultra ATA(Ultra DMA)标准。 Ultra ATA的第一个标准是Ultra DMA33(简称UDMA33),也有人把它称为ATA-3。符合该标准的主板和硬盘早在1997年便已经投放市场,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板及硬盘都支持该标准。 Ultra ATA的第二个标准是Ultra DMA66(或者Ultra ATA-66)是由Quantum和Intel在1998年2月份提出的最新标准。Ultra DMA66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理论上可达66.6MB/s。并且采用了新型的CRC循环冗余校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改用80针的排线(保留了与现有的电脑兼容的40针排线,增加了40条地线),以保证在高速数据传输中降低相邻信号线间的干扰。 目前,有Intel 810、VIA Apollo Pro等芯片组提供了对Ultra DMA66硬盘的支持。部分主板也提供了支持Ultra DMA66硬盘的接口。而新出的大部分硬盘都支持Ultra DMA-66接口。 三、SCSI接口 SCSI的原文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即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也是系统级接口(外观如图2),可与各种采用SCSI接口标准的外部设备相连,如硬盘驱动器、扫描仪、光驱、打印机和磁带驱动器等。采用SCSI标准的这些外设本身必须配有相应的外设控制器。SCSI接口早期只在小型机上使用,近年来也在PC机中广泛采用。 最新的Ultra3 SCSI的Ultra160/m接口标准,进一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160MB/s。昆腾也在1998年11月推出了第一个支持Ultra160/m接口标准的硬盘Atlas10K和Atlas四代。SCSI对PC来说应是一种很好的配置,它不仅是一个接口,更是一条总线。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SCSI也会像EIDE一样广泛应用在微机系统和外设中。 四、USB接口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外观如图3)的提出是基于采用通用连接技术,实现外设的简单快速连接,达到方便用户、降低成本、扩展PC机连接外设的范围的目的。目前PC中似乎每个设备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连接设备。外设接口的规格不一、有限的接口数量,已无法满足众多外设连接的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供设备的共享接口来解决个人计算机与周边设备 的通用连接。 USB技术应用是计算机外设连接技术的重大变革。现在USB接口标准属于中低速的界面传输,面向家庭与小型办公领域的中低速设备。比如键盘、鼠标、游戏杆、显示器、数字音箱、数字相机以及Modem等,目的是在统一的USB接口上实现中低速外设的通用连接。PC主机上只需要一个USB端口,其他的连接可以通过USB接口和USB集线器在桌面上完成。USB系统由USB主机(HOST)、集线器(HUB)、连接电缆、USB外设组成。下一代的USB接口,数据传输率将提高到120Mbps~240Mbps,并支持宽带宽数字摄像设备及新型扫描仪、打印机及存储设备。 五、IEEE 1394接口 IEEE 1394是一种串行接口标准,这种接口标准允许把电脑、电脑外部设备、各种家电非常简单地连接在一起。从IEEE 1394可以连接多种不同外设的功能特点来看,也可以称为总线,即一种连接外部设备的机外总线。IEEE 1394的原型是运行在Apple Mac电脑上的Fire Wire(火线),由IEEE采用并且重新进行了规范。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协定及连接系统,可用较低的成本达到较高的性能,以增强电脑与外设如硬盘、打印机、扫描仪,与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DVD播放机、视频电话等的连接能力。由于要求相应的外部设备也具有IEEE 1394接口功能才能连接到1394总线上,所以,直到1995年第3季度Sony推出的数码摄像机加上了IEEE 1394接口后,IEEE 1394才真正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六、Device Bay Device Bay是由Microsoft、Intel和Compaq公司共同开发的标准,这一技术可让所有设备协同运作,包括CD-ROM、DVD-ROM、磁带、硬盘驱动器以及各种符合IEEE 1394的设备。 由于Device Bay技术能够处理类型广泛的设备,所以它可创建一种新PC:主板将仅包括CPU,所有驱动器和设备都在外部与计算机相连,并包括所有数字家电,例如电视和电话。 尽管Device Bay的规范已于1997年制定完毕,但由于这一技术研发经费开销过高,因此很可能会搁浅。迄今Microsoft还没有准备在未来的操作系统中,支持DeviceBay的具体计划。

文章TAG:s总线  属于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