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官衔制度

秦朝是三公九卿,汉朝好像基本上都是沿用秦朝的

汉代官衔制度

2,尚书是什么官

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尚书是什么官

3,汉代官员级别表

1是大夫 2是京师的将领 3是掌管军事的人 4是领兵打仗的将士 5是太尉 6是都督 7是都护 8是大将军 9是将军 10是左将军 11是右将军 12是前锋 13是中将 14是校尉 15是祭酒 16是旗门 17是骁骑 18是小校 19是少将

汉代官员级别表

4,东汉为何设领尚书事

1、东汉不设领尚书事,只设有录尚书事。2、东汉的“录尚书事”与西汉的“领尚书事”,究其目的只有一个:分权。西汉置三公,而权归尚书令,后来又将权力由尚书令移到领尚书事手中。东汉为防止外戚专权,又将录尚书事的权力移至原本权力较弱的三公之手。
600石。可以看下《后汉书》志第26《百官三》。 不过级别虽低,但是权势极大。东汉时期的尚书台是一个特权集团,掌握朝廷的实权。而所谓的“三公”并无权对下属的机构发号施令。

5,汉朝的中央官职有哪些

中央政府的官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外朝官。包括自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官,在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 第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所谓内朝官或中朝官就是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专任行政职务的,与行政性质的正规官称的外朝官相对而言的。 第三,宫廷官。包括詹事、内侍等。宫廷官依其职守是专门处理皇帝家庭事务的,但在皇权专制时期,这些官员实际上已介入了政治活动,掌握了部分权力,所以应该包括在中央政府的官僚机构中。

6,汉代的官吏职位机构组成一览

汉朝在官吏制度上是“汉承秦制”,与秦朝基本相同(负责监察的官吏“刺史”较秦朝的御史大夫权利大的多,但级别并不高) 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全国政事,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全国军事。 东西汉(汉承秦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 宋朝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财政权。 元嘛,与宋相比多了一个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另外还设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物和西藏地区。 明朝废除了丞相,直接设六部(与唐朝那六部职能一样
额..这么难的题目,,

7,汉代尚书令是属于内朝的吗

不是,属于外朝 设立内朝,利用内朝与外朝对峙,并分夺外朝权力,这是汉武帝削弱相权的又一重要的权术。他常常从民间拔擢地位低微的儒学之士作为侍从。汉武帝常常同他们商量朝中大事,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们来自民间,了解民情,对社会的弊端也比较了解;同时,他们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积极进取,支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因此汉武帝对这一批人非常信任,让他们预闻政事,托为心腹之臣,成为汉武帝改革的智囊团。但是他们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也没有固定的官职,有时天子甚至把他们当做宾客看待。但他们经常代表皇帝在朝廷发表意见,有时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在朝廷上与大臣辩论,诘责朝臣,驳得朝廷大臣哑口无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朝廷正式职官系统不同的内朝官系统。这一内朝官系统,当时称为“加官”,有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等名称。除了天子的心腹、亲信和宾客,外朝大臣中为皇帝所信任者,也可以加戴“侍中”等名号在内朝预闻政事,成为内朝官。

8,汉朝的尚书台和中朝是什么关系

尚书台是汉武帝始置。东汉中枢机关。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武帝时,选拔尚书、中书、侍中组成“中朝”(或称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所以,尚书台属于中朝。
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刘彻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西汉未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汉光武帝刘秀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

文章TAG:汉朝时尚书是什么官制汉朝  时尚  尚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