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盘从哪个角度看时尚,为什么我们老觉得车开的很快
来源:整理 编辑:时尚百科 2023-07-18 16:30:22
1,为什么我们老觉得车开的很快
没错,就轩逸吧。1.6自动的弄好要16万左右,前几天同事刚买了一部。无论是开还是坐都很安逸。不适合男的开,太温柔了,软绵绵的,噪音控制的不错。用起来很舒服,而且油耗也不高,一公里4毛不到点。
要是嫌车大的话那骐达也差不多,都是同一类型的车,舒适、软软的感觉、不适合激烈驾驶,油耗低。
有看到楼上的朋友推荐轩逸2.0的。2.0轩逸是不错,动力好,关键是用了日产看家本领的无级变速器,换挡平顺的让人一点感觉都没有,速度忽忽悠悠就这么上去了,油耗也可以得到保证。不过价格方面也要考虑的。
推荐楼主试试看东本的思域,这个车女的开也蛮合适的,要买的话还是老款的好,新款的减配的厉害。这车充满科技感的仪表台,时尚的外观,动力足,5档自动变速换挡平顺,油耗低。无论哪方面都挺不错。主要问题是,看不到车头,泊车的时候小心不要碰到马路牙子。如果你的车子真是轩逸,你说的情况就是开车时眼睛与前挡玻璃的角度有一点问题,这款车子跑的快是实事,但是这一款车子的前挡玻璃从某一个角度看出去,车速和前进的线不是很直的!
2,今年12月要买车喜欢新威驰和伊兰特悦动哪个高人能给我些意见
悦动性价比高点。 15万还可以考虑丰田卡罗拉和别克新凯越。1 今时今日的韩国车不一定比中国车好。2 日本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3 丰田的牌子更响亮,两车同样是清纯 可爱 潮流。但是丰田悦动的外形是男女老少都会很喜欢的那种,这也是丰田造车的宗旨---大众性。比如卡罗拉。而悦动很霸气,甚至有点像小雅阁。但是现代的营销策略一向是先出配置不是很全面,价格稍高的车。然后随着时间慢慢的加配置,慢慢的降价。很多甚至是故意留着为了改型和改款的加配。你可以对比下老伊兰特和悦动。很多功能甚至悦动还没有,所以绝对是为了埋下伏笔要搞09 10 等等改款。4日本车省油,CVVT IVTEC的节油技术原创都是日本。所以悦动的发动机技术还是源自日本。5丰田的品质和售后,现代汽车差一点,这是由销售量和保有量决定的。呵呵,祝你享受有车生活。再者,推荐黑色的VIOS.这款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威驰是小型车威驰比悦动省油但动力也小威驰的双VVT技术比悦动的先进而且成熟威驰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品牌丰田旗下的战略车型,无论品质口碑都比伊兰特好多了,而且韩国车到底是日系车的延续品悦动的优点是大气,做工比以前有所进步不过没丰田车精细如果你注重内在的东西和品质就选威驰吧不会错的如果你注重大气车型就选悦动,但是2-3年以后毛病不断别怪我没提醒你噢再有,丰田车的残值高,悦动肯定不行,伊兰特从124800降到现在的8万多你就知道了,丰田车的价格一直很稳定即便到停产换代也不会降太多我认为,伊兰特悦动比较好,因为伊兰特悦动内饰线条比较简洁,米色系的色彩搭配显得很清新,在中控台和车门内扶手上还搭配了亚光金属质感的饰板,显得很时尚。仪表台的塑料件质感尚可,没有给人特别廉价的感觉。当然如果细挑毛病的话,有个别地方的装配质量还是欠佳。不过总体来讲,这样的工艺和品质与一些国产的欧洲或日本车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客观一点说:韩国人要比日本人厚道一点,我06年去过韩国当时看到的伊兰特和国内的外形内饰全都一样,这说明它和国内是同步的。而日人车就不一样了,就拿思域说吧日版的和国内的配置差别有点大了。韩国车外形和内饰都不好看,。日本车确实很时尚,内饰也好看。目前日本车比韩国车科技含量高,但是韩国车比日本车安全系数高一点。各有个的优点,最主要的是你买车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时尚省油日本车,安全韩国车。建议你买卡罗拉1.6L。手动挡报价13.28万,可以优惠不少。虽然是家庭型车,但开出去绝对够面子。不管是从品牌,质量,外形,油耗,安全行,口碑等都是你值得选的威驰太小,不够大气。悦动就不要考虑了,虽然外形够大气,但它是骗不了懂车的人的。十万多一点买一这么大的车,你说好不好?
3,夏利N5和威志那个好
威志好!威志是天津一汽引进日本丰田NBC平台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大量采用世界领先技术的一款全新产品,NBC平台正是其油耗低的最大技术支撑。无论外观还是性能都是比较实惠。 威志的前脸应用了很多时尚的元素,但整体效果饱满匀称,并不张扬。威志这个形状不算规则的大灯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因为随后我们在斯巴鲁和本田的车型上都看到了与之相似的设计。 铝合金轮毂的造型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款轮毂的造型有些繁琐,看上去也显得比较单薄,与动感的车身搭配在一起显得并不协调。后视镜增加了带电动调节,自动加热和自动防眩目功能。 尾灯造型与车头的大灯遥相呼应,无论两厢还是三厢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相对而言,两厢威志尾部的造型比三厢要好看一些。 另外还增加了高传感智能倒车雷达:全方位感应,让泊车入库更为方便。 威志1.5l 的 5a + 发动机使得威志有着良好的动力表现。该款发动机由天津一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采用了 dohc 双凸轮轴 16 气门设计。因其具有大缸径、短行程的特点,所以瞬时扭力爆发强。从参数上看,最大功率为 75kw , 4400rpm 时能够达到 130n · m 的最大扭矩,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实际驾驶中,配合换档顺畅的手动变速箱,可以充分感受到凌厉的加速快感。 1 挡起步,非常轻松就可做到拉带挠胎。前三挡的加速非常迅猛,变速箱的换挡行程很短,游走于城市道路间游刃有余。悬挂调较偏硬,驾驶运动感比较明显。不过, 4 挡之后的加速表现有些乏力,可能是出于省油的考虑做出此种调教。 但由于车体较轻,加之底盘调教欠佳,高速行驶稳定性有待提高。时速 120公里 时,风噪声就开始进入车内。时速超过 140 公里 ,即可感觉车体有些发飘。时速 150 之后,驾驶信心会受到影响。不过本身威志也不是一款为在高速巡航所设计的产品,在城市限速区段内的行使表现还是比较出色的。 许多经济型轿车的通病是内部空间小。但在这个方面,威志三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试驾的三厢威志身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245毫米、1680毫米、1500毫米,车身轴距为2425毫米。在前部的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后部空间显得也非常充裕。笔者1米8的身材挺直腰板距离车顶还有2~3厘米,脚部放置也相当舒服。后部空间也相当不错,1米75的乘客坐在后排,头部离顶部尚有1-2厘米的空间,整体乘坐感比较舒服,有种中级车的感觉。稍显遗憾的是威志的后排座椅不能放倒。打开车门,可以看到威志中控台按钮不多,内饰整体风格简单清爽,功能区划分清晰。中控台设计采用丰田惯用的仪表盘中央式设计,银灰色搭配颇具时尚元素,所有驾驶信息显示和功能操作键都设置在中控台上,采用了传统的指针式设计,方便驾驶员一目了然所需信息。把仪表板移到了中控台的最上方,驾驶者可以获得更大视野空间,不过要改变驾驶习惯,不再低头而是向右转头。 仪表盘下方是空调和音响控制区域,空调采用常见的旋钮式设计。音响系统采用了CD附带MP3接口,在CD上方有隐藏式杯架,采用阻尼设计的杯架比较实用,就是阻尼系数有点大,弹出速度有点慢。实用的MP3插口,将MP3插入便可自动读取。打开4声道音响,坐在车里可以聆听到舒服的音质,多种EQ设置使得其完全可以和CD媲美,另外豪华版配置增加了DVD导航。 威志的四幅式方向盘设计很有个性,功能部分集中在下半圈,但上部空空再加上中置仪表盘使得通常习惯的前视有些不习惯。 威志四个门窗都采用一键式调控,四门门锁为中央控制并配有遥控功能,车速超过10迈车时门锁将自动锁止,充分可以了保护驾驶者与乘客的安全。停车将钥匙调节到LOCK档位并将钥匙拔出时,车门锁止机构将自动打开。威志的四个车门的最大开启角度可达68度,方便进出。同时威志还配备有电动可调后视镜、后雨刷器等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配置。夏利、威志都毛病太多,要买车还不如多花俩钱买好的,如果售后服务好的话可以考虑威志。
4,四十万以内家用轿车汽车发动机质量好噪音小稳定性好耐
推荐:2013款丰田锐志2.5V 尚锐版。适合年轻人开。优点:1、外型大方--跑车款,从外形尺寸看锐志并不是个大家伙,它的车长只有4720mm,比这一代佳美还短,车宽也稍逊一筹,看上去似乎缺少天籁、雅阁那种霸气,但是只要用专业的眼光稍加端详,你就能发现锐志的超凡脱俗之处:2850mm的超长轴距几乎挤占了整个车身侧面,前悬极为短小,车头比较修长,锐志原来是一款标准的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型,它的底盘其实采用的是和皇冠、凌志GS一样的前置后驱(可升级为四驱)平台,这几款车轴距完全一样、轮距相互之间也差不多,因此锐志的级别实际上是处于佳美之上皇冠之下,它的市场定位比较特殊,更偏向年轻化和运动风格 2、变速器好--锐志的V6发动机跟6AT变速箱确实配合的相当完美,从起步到加速到高速行使,让你感觉不到一点顿搓感,在同级别的中高级轿车中是数一数二的; 3、不愧为跑车版,锐志是同级别车中唯一的一款FR(前置后驱)轿车,不管是动力性还是操控性都是FF(前置前驱)轿车无法比拟的,让更多的平民百姓能感受到这种FR运动型轿车的驾驶乐趣; 4、发动机音轻--锐志的发动机声音轻,无论你走到车外还是坐在车内,都不太能感觉到车子已经发动了; 5、油耗低--锐志的耗油还是可以接受的,继承丰田省油传统,一般都保持在10-11升之间(城市油耗),对于一款V6发动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6、内饰精致--相当精致,简洁的中控台,豪华的中央扶手区,无不显示出日系车的做工;视觉效果非常好,深色仪表台配上银色中控台,这奠定了运动时尚的基调,造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全靠细节部分的精心设计来烘托气氛。夜幕降临打开灯光,你会发现锐志内舱的别样魅力,车内全部由LED发光二极管充当冷光源,浅蓝莹光营造出淡雅清新的诱人格调;内饰档次不俗,用材和做工都非常出色,国产花冠甚至进口佳美在这方面都和锐志存有代沟,要想挑出它的毛病确实不易。另外,在人性化设计方面锐志也有所作为,不但方向盘有音响控制功能,前座乘客也可通过其车门上的按键实施调控,我们这台试驾车的功能操作区还采用了彩色触摸屏,直接在屏幕上点点划划就可以调控空调、娱乐、导航等各种系统,这比宝马iDrive的鼠标操作方式更进了一步,不过估计这项装备价格一定不菲,应该只有在高配置车型上才会出现。 7、操控轻便均衡,有一定的驾驶乐趣,也充分照顾到驾乘舒适性。前置后驱的底盘设计赋予锐志不俗的运动天赋,重心分配上它更容易达到均衡,厂家宣称其前后轴荷比达到了54:46,我们在攻弯时感觉锐志的转向确实是趋向中性,不像前驱车那样头重脚轻更容易出现侧滑。在绕桩测试上,悬架也表现出让人满意的支撑和恢复能力,车的姿态和路线都很容易控制,实际上锐志比起在日本销售的MARKX在悬架调校上更偏软一些,为保证更大的离地间隙车身也被预防性地抬高了10mm,运动性格已经被稍加掩饰,对于日常驾驶来说,锐志的悬架比较舒适,吸震能力非常好。如果要从运动的角度来要求的话,锐志的转向力度似乎过于轻盈,缺乏欧洲车的稳健,不过它的方向盘指向还是很精确,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能够保持高速行车的方向稳定,没有出现过发飘的感觉,这比老一代丰田车要强。同时制动也很灵敏,趋于线性的踏板力让人很容易适应。缺点:1、作为一款FR轿车,没VSC、TRC确实让人有点郁闷,虽然现在增配款已经出来了,但也只在2.5V上增加VSC、TRC,2.5S还是没有(对好冲动的热血青年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 2、底盘噪音比较大,尤其是下雨天,地上的小石子打在底盘上声音满大的,有点烦人,这是不是动动型轿车的共性啊,马6也这样; 3、出现过渗油问题--虽然现在已经解决,但在第一汽车这样的生产汽车的老大哥,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确实太不应该了 4、钥匙设计有缺陷---后备箱按钮容易陷进去,而且不给索赔; 5、内饰瑕疵--内饰虽算精致,但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如中控台上方左右二个音响盖高低不平等等; 6、排气管容易生锈; 7、后座空间较小,基本只适合坐二个身体适中的成年人; 虽然锐志的缺点一大堆,但我觉得买车一看发动机二看变速箱三看底盘,应该说锐志的优点要远远多于缺点,总得来说,锐志性价比应该是比较高的,20多万买辆FR轿车确实是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中的首创。 关于FR 锐志则采用前置后驱技术,简称FR,一般仅用在高档轿车上,比如宝马325、530;皇冠;奔驰等更豪华品牌上。FR技术是锐志最大的卖点. 优点: 前置后驱也就是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其中前排车轮负责转向,由后排车轮来承担整个车辆的驱动工作。在这种驱动形式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全部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也就是说实际的行进中是后轮“推动”前轮,带动车辆前进。和其他两轮驱动的行驶相比,前置后驱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大,牵引性明显优于前驱形式。同时采用前置后驱的车型还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缺点: 首先,前置后驱车在成本方面花费更高,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广泛的在中级轿车上采用。此外,前置后驱车辆最大的缺点是由于传动轴的存在,使车内地板中间凸起,影响了车内空间和布置,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重量,多了传动轴环节增加了动力损耗,影响了燃油经济性。而当车辆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后轮推动车身,较容易发生摆尾现象。另外还有别克君威GS ,福特蒙迪欧,奥迪A4L。宝马Z4.。。。。。。。。很多的。如有问题,在找我。
5,小羚羊汽车怎么样
羚羊ok款的外观还是一如既往的老面孔,但还算协调。其实日本原装的swift外观比咱们的羚羊还要老。 羚羊的原型车是日本铃木公司1994年款的swift(雨燕)。铃木是世界知名的小型车专家,它在国内的合资厂—长安铃木也是国内出道较早的小车厂商之一。羚羊于2000年在国内投产,其间也作了不少改进,发动机由1升化油器机型变成了1升16气门电喷机型,再后来又出了1.3升。前脸和灯具也改了不少。相比之下,倒是日本的原装车这几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前脸还是咱们这里几年前羚羊的模样。 羚羊ok款的外形尺寸没什么变化,长、宽、高和轴距依然分别是4095、1590、1380和2365mm。造型谈不上什么激情,甚至没什么特色,腰线平平的,机器盖、风挡和行李箱也没有什么体现现代设计元素的东西,只有圆形的分体式尾灯、晶莹剔透的聚碳酸酯材质大灯、同色杠和同色反光镜才略微显露出一点时尚的色彩。 车内空间一直是经济型轿车的软肋,羚羊ok版也不例外。但给我的感觉是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虽不宽敞,但并不局促。应该说,羚羊2365mm的轴距还是位居同级车型前列的,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确保前、后排乘客都能得到足够的腿部空间。 羚羊ok版的内饰采用了全新的浅色调,但在选料和做工上还有待改进。浅咖啡色的仪表板台和米色座椅、黑色方向盘等还存在着不小的色差,算不上和谐。而各版块之间明显的缝隙更是说明了注塑件的做工还需提高。 ok版在内饰上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不少配置:如同样全新设计的一体式中控面板、旋扭式空调开关、以及高保真6喇叭和vfd大屏幕显示屏等,也让整车的内饰配置提升了一个档次。 前排座椅可根据个人需要上下升降,还可以调节靠背的角度。但副驾驶座椅的调节杆与车门的间距太小,操控起来不太方便。而类似内置行李箱及加油口盖的开启拉手、可拉出式的饮料杯托架、后座取暖系统及带有化妆镜和票据夹的遮阳板等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配置。而增加装备的安全气囊、车内后视镜的防眩晕挡、真空助力制动装置、abs防抱死制动装置、后座安全带、高位刹车灯、儿童安全锁、报警蜂鸣器和后玻璃窗除霜器等,进一步增强了整车安全性。 羚羊ok款采用日本铃木最先进技术的g系列发动机,其四缸16气门1.3升闭环多点电喷全铝合金发动机,动力强劲,最大功率高达85马力,拥有和同型车中1.6升发动机相匹敌的动力性能。在等速60公里的条件下,每百公里油耗仅4.8升的优秀数值,远远低于同型车中1.3升发动机的油耗值。羚羊ok款轿车最高时速为162公里,而且达到欧洲ⅱ号排放标准。可见,羚羊在低燃耗,卓越的动力性能上,都达到了同级别车型的最高水准。 羚羊ok款轿车在前部车头设计有吸能区,转向柱筒为吸能式结构,侧门采用了整体式车门结构,增强了车门硬度,加强了顶盖结构,挡风玻璃采用夹层玻璃。另外,羚羊的安全性还表现在它的设计有防后撞吸能区,能减弱车辆被追尾的碰撞能量,保护乘员安全。装备的安全气囊、车内后视镜的防眩晕挡、真空助力制动装置、abs防抱死制动装置、后座安全带、高位刹车灯、儿童安全锁、报警蜂鸣器和后玻璃窗除霜器等,进一步增强了整车安全性。 1.动力——加速平平稳定出色 实测数据: 最高时速——162km/h0-100km加速时间——13.78s(空调关闭)0-100km加速时间——15.46s(空调开启) 如果单纯从动力性能上来评判,羚羊的表现只能算做一般,没有什么亮点,但其表现出的稳定性能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款家用经济型轿车,动力显然不是其最主要的追求目标。但为了提供最全面的试车数据,我们还是测试了羚羊的最高时速。结果不出意料,162km/h的最高时速算不上出色,但对于这款搭载日本铃木原装1.3排量发动机的车型而言这样的表现也算发挥正常,特别是羚羊在时速60km/h之内的提速表现可谓灵敏,在车流拥堵的城市道路上,满足车主日常使用的需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们觉得发动机噪音较大,特别是起步加速时最为明显。这可能与发动机舱所选用的隔音材料有关,因为相对而言,路噪和风噪并没有如此明显。 稳定性出色是我们此次试驾羚羊的又一发现。有的小型车以极速行驶时会出现打飘等状况,而羚羊在极速时的表现却相当稳定,无论是在超车、过弯还是上下坡时,它都给我们一种稳健的感觉。 2.操控——方向轻巧制动灵敏 实得数据:80km/h-0制动距离——25.1m100km/h-0制动距离——36.9m120km/h-0制动距离——55.28m 最小转弯直径——内径6.13m外径9.92m 四幅带助力方向盘手感舒适,再加上布局合理的中央控制台让羚羊的操控舒适性及灵活性不亚于任何一款同级车型,驾驶起来相当轻松。无论是在市内高架道路密集车流中自由穿梭还是在高速公路上提速超车,都会给我一种从容不迫的操控感受。 abs四轮制动防抱死系统让羚羊的制动性得到了保障,从我们的实测数据不难看出,羚羊的制动表现与国产中级轿车不相上下,当然,较轻的车身质量也在测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因素之一。但我个人觉得羚羊的刹车偏硬,可以通过调校达到更好的效果。 转弯直径的测试是体现小型车优势的一个环节,而羚羊更是以内径6.13米、外径9.92米创造了本刊试车以来的最好成绩。此外,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系统保持了清晰的路感。 超低的油耗也是羚羊不可比拟的一个优势,我们当天试车里程一共是200公里左右,而且始终开着空调,可油耗也只有12公升左右,的确是相当省油。 羚羊拥有小型车特有的灵活敏捷,又拥有可靠的安全系统,加上迅速有效的制动表现,可以说,在整体操控方面,羚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从家庭用车的角度来看,羚羊应该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6,羚羊车更的怎么样
楼主,超低的油耗也是羚羊不可比拟的一个优势,我们当天试车里程一共是 200 公里左右,而且始终开着空调,可油耗也只有 12 公升左右,的确是相当省油。 羚羊拥有小型车特有的灵活敏捷,又拥有可靠的安全系统,加上迅速有效的制动表现,可以说,在整体操控方面,羚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从家庭用车的角度来看,羚羊应该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羚羊 ok款的外观还是一如既往的老面孔,但还算协调。其实日本原装的swift外观比咱们的羚羊还要老。 羚羊的原型车是日本铃木公司 1994年款的swift(雨燕)。铃木是世界知名的小型车专家,它在国内的合资厂—长安铃木也是国内出道较早的小车厂商之一。羚羊于2000年在国内投产,其间也作了不少改进,发动机由1升化油器机型变成了1升16气门电喷机型,再后来又出了1.3升。前脸和灯具也改了不少。相比之下,倒是日本的原装车这几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前脸还是咱们这里几年前羚羊的模样。 羚羊 ok款的外形尺寸没什么变化,长、宽、高和轴距依然分别是4095、1590、1380和2365mm。造型谈不上什么激情,甚至没什么特色,腰线平平的,机器盖、风挡和行李箱也没有什么体现现代设计元素的东西,只有圆形的分体式尾灯、晶莹剔透的聚碳酸酯材质大灯、同色杠和同色反光镜才略微显露出一点时尚的色彩。 车内空间一直是经济型轿车的软肋,羚羊 ok 版也不例外。但给我的感觉是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虽不宽敞,但并不局促。应该说,羚羊 2365mm 的轴距还是位居同级车型前列的,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确保前、后排乘客都能得到足够的腿部空间。 羚羊 ok 版的内饰采用了全新的浅色调,但在选料和做工上还有待改进。浅咖啡色的仪表板台和米色座椅、黑色方向盘等还存在着不小的色差,算不上和谐。而各版块之间明显的缝隙更是说明了注塑件的做工还需提高。 ok 版在内饰上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不少配置:如同样全新设计的一体式中控面板、旋扭式空调开关、以及高保真 6 喇叭和 vfd 大屏幕显示屏等,也让整车的内饰配置提升了一个档次。 前排座椅可根据个人需要上下升降,还可以调节靠背的角度。但副驾驶座椅的调节杆与车门的间距太小,操控起来不太方便。而类似内置行李箱及加油口盖的开启拉手、可拉出式的饮料杯托架、后座取暖系统及带有化妆镜和票据夹的遮阳板等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配置。而增加装备的安全气囊、车内后视镜的防眩晕挡、真空助力制动装置、 abs 防抱死制动装置、后座安全带、高位刹车灯、儿童安全锁、报警蜂鸣器和后玻璃窗除霜器等,进一步增强了整车安全性。 羚羊 ok 款采用日本铃木最先进技术的 g 系列发动机,其四缸 16 气门 1.3 升闭环多点电喷全铝合金发动机,动力强劲,最大功率高达 85 马力,拥有和同型车中 1.6 升发动机相匹敌的动力性能。在等速 60 公里的条件下,每百公里油耗仅 4.8 升的优秀数值,远远低于同型车中 1.3 升发动机的油耗值。羚羊 ok 款轿车最高时速为 162 公里,而且达到欧洲 ⅱ 号排放标准。可见,羚羊在低燃耗,卓越的动力性能上,都达到了同级别车型的最高水准。 羚羊 ok 款轿车在前部车头设计有吸能区,转向柱筒为吸能式结构,侧门采用了整体式车门结构,增强了车门硬度,加强了顶盖结构,挡风玻璃采用夹层玻璃。另外,羚羊的安全性还表现在它的设计有防后撞吸能区,能减弱车辆被追尾的碰撞能量,保护乘员安全。装备的安全气囊、车内后视镜的防眩晕挡、真空助力制动装置、 abs 防抱死制动装置、后座安全带、高位刹车灯、儿童安全锁、报警蜂鸣器和后玻璃窗除霜器等,进一步增强了整车安全性。 1. 动力——加速平平 稳定出色 实测数据: 最高时速——162km/h 0-100km 加速时间—— 13.78s (空调关闭) 0-100km 加速时间—— 15.46s (空调开启) 如果单纯从动力性能上来评判,羚羊的表现只能算做一般,没有什么亮点,但其表现出的稳定性能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款家用经济型轿车,动力显然不是其最主要的追求目标。但为了提供最全面的试车数据,我们还是测试了羚羊的最高时速。结果不出意料, 162km/h 的最高时速算不上出色,但对于这款搭载日本铃木原装 1.3 排量发动机的车型而言这样的表现也算发挥正常,特别是羚羊在时速 60km/h 之内的提速表现可谓灵敏,在车流拥堵的城市道路上,满足车主日常使用的需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们觉得发动机噪音较大,特别是起步加速时最为明显。这可能与发动机舱所选用的隔音材料有关,因为相对而言,路噪和风噪并没有如此明显。 稳定性出色是我们此次试驾羚羊的又一发现。有的小型车以极速行驶时会出现打飘等状况,而羚羊在极速时的表现却相当稳定,无论是在超车、过弯还是上下坡时,它都给我们一种稳健的感觉。 2.操控——方向轻巧 制动灵敏 实得数据: 80km/h-0 制动距离—— 25.1m 100km/h-0 制动距离—— 36.9m 120km/h-0 制动距离—— 55.28m 最小转弯直径——内径 6.13m 外径 9.92m 四幅带助力方向盘手感舒适,再加上布局合理的中央控制台让羚羊的操控舒适性及灵活性不亚于任何一款同级车型,驾驶起来相当轻松。无论是在市内高架道路密集车流中自由穿梭还是在高速公路上提速超车,都会给我一种从容不迫的操控感受。 abs 四轮制动防抱死系统让羚羊的制动性得到了保障,从我们的实测数据不难看出,羚羊的制动表现与国产中级轿车不相上下,当然,较轻的车身质量也在测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因素之一。但我个人觉得羚羊的刹车偏硬,可以通过调校达到更好的效果。 转弯直径的测试是体现小型车优势的一个环节,而羚羊更是以内径 6.13 米、外径 9.92 米创造了本刊试车以来的最好成绩。此外,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系统保持了清晰的路感。 超低的油耗也是羚羊不可比拟的一个优势,我们当天试车里程一共是 200 公里左右,而且始终开着空调,可油耗也只有 12 公升左右,的确是相当省油。 羚羊拥有小型车特有的灵活敏捷,又拥有可靠的安全系统,加上迅速有效的制动表现,可以说,在整体操控方面,羚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从家庭用车的角度来看,羚羊应该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7,帕萨特18六方位介绍
帕萨特 (PASST),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一定不会陌生。曾几何时,帕萨特也代表着一种身份与地位。上海大众 国产帕萨特始于1999年,当时直接引进的大众帕萨特第5代产品,在当年B级市场极其匮乏的环境中,帕萨特首先在工商务市场取得了绝对主导地位,伴随中国家用车的普及,它随后也被很多中产收入家庭认可。当然,在随后日系车逐渐将其主打的B级车引入国内后,中级车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帕萨特主导市场的地位被逐渐打破,其中2003年雅阁 的出现、2007年凯美瑞 上市、以及2008年新天籁 对其冲击最为明显。不过,帕萨特依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占据者前三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究其背后原因,上海大众 对于帕萨特的本土化改进升级应该是功不可没,他们与2005年推出了改进型领驭 ,2009年再次升级,正是这两次改进使得帕萨特依然拥有活力。
然而,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仅凭对老车型的翻新,显然不是长久之策,除了消费者追“新”的心理需求外,使用中对于动力、底盘的要求也在逐步升高,这就迫使厂方必须考虑为帕萨特寻找真正的接班人。在大众欧洲主打产品迈腾 给于一汽大众 国产,上海大众采用了与朗逸 、新POLO等相似的手段,利用自己的研发团队,与德方合作开发全新车型,这就是全新帕萨特的由来。
新帕萨特是由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为中国及北美市场联合开发的全新B级车型,双方项目签订时间为2007年,2008年时已经完成了外型设计,之后完成了车厢及底盘布置,而其动力系统则是直接引用同期大众欧洲主导产品,也是一汽大众国产B级车迈腾所采用的TSI发动机系统,初期上市主打为1.8T与2.0T ,有消息称随后1.4T同样会装载。
外型
新帕萨特的外型设计显然于这个时期大众家族的整体形象是统一的,其横向拉升进气格栅、水平方正的头灯与同时期高尔 夫、POLO、途安 、途观 甚至辉腾都有神似之处,设计特色是横向拉升感强,与上个时代大众的“大嘴”式家族面孔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在细节处理上,上海大众得本土设计团队则更多,譬如大灯方正中略带倾斜、大灯内部的“双飞翼”LED灯组、雾灯下沿与侧窗的镀铬边,都是符合中国人喜好的设计,相信这些细节会打动更多懂得品味的人。
新帕萨特的车身尺寸为:长4870mm、宽1845 mm、高1472 mm,而轴距则达到2803 mm。较之上代4780mm,1740mm,1470mm,长度与宽度均有所增加,而高度有所下降,轴距则保持2803mm。
正前方,横向拉伸的三幅横条格栅以及水平方正的头灯设计使得车头横向延展性出色,改变了以往帕萨特稳重有余,激情不足的弱点,一上来给人的印象是更富有进攻性。上方引擎盖两侧楞线更加锐利,楞线向下延伸轨迹在格栅处设计了弯折状、在前保险杠处也有明显的棱角感,这些细节让车头观感更加“有型”。头灯的方正设计看似平淡无奇,其内部却暗含玄机,采用熏黑底色、双氙气灯,而弯折排列的LED灯组如同飞翼,很有特色。
侧面看,车顶线条较之前更平直,C柱没有之前那么粗壮,车尾显得更精炼。腰线贯穿前后车灯,棱角分明。底裙则设计了明显的突出式,其上不远处布置了镀铬条。三厢的比例依然协调,前悬略短、后悬略长,更具运动气息。由于顶线压得更低,侧窗更加扁平,后C柱下的三角窗也明显缩小。轮毂采用多辐式设计,轮胎型号为215/55 R17。
车尾整体看来以方正为主,保险杠略有外凸,但不过分。更多亮点体现在细节,如梭型尾灯设计显得硬朗、坚毅,同样采用LED灯组。与尾灯相连的拍照框巧妙地利用两侧斜边,形成6横向边形,且内凹较深。尾盖下沿与保险杠中部都增加镀铬条,提升档次。采用黑色底裙,同侧双排气管,都是体现运动的表现手法。
车厢
进入车厢,熟悉的环境让人备感亲切,整个中控台整体布局与迈腾 都非常相似,而方向盘则与高尔 夫相同。在色彩搭配上,有黑色搭配银色饰条,有黑色搭配深色桃木,还有米色搭配桃木饰条,与迈腾的也非常接近。车内饰用料与作用都显得考究,视觉上营造的高档感不错。
来自高尔夫 的三幅方向盘造型比迈腾的看起来更有活力,粗细结合的设计对于把握转动角度更细致。
仪表盘采用双大圆设计,而非迈腾的四圆式。将水温表和油量表分别集合在两大圆转速和时速表内,这样腾出了中间的空间放置行车电脑显示屏,看起来更简洁。
中控台的款式与迈腾接近,T型倾斜结构简单大方,颜色上很有层次,从顶台黑色塑胶到桃木装饰再到米色内饰,空调出风口与中控部分采用镀铬条边框,显得高档。出风口中央的时钟很有古典感。中控区域的旋钮也采用大量镀铬点缀,显得精细。
座椅款式与高尔夫的接近,其内采用打孔真皮且是毛皮面,增加摩擦力。主驾采用12向调节(含4向腰撑调节),且带三组记忆功能,在同级中处于领先地位。从视觉目测,后排腿部空间充足,头顶空间则一般。后排设置了中央出风口,且可以调节温度与风量。中央翻折式扶手带杯架和储物盒。
尾箱空间为490L,深度与宽度都很可观,能放置较大物品。尾箱底板下放置的是215/60 R16 的钢圈备胎。
驾驶感受
新帕萨特 的动力系统与国产迈腾 完相同,为大众 近期主打的TSI+DSG黄金组合。先期上市的1.8TSI发动机搭配7速DSG变速器,2.0TSI发动机搭配6速DSG变速器,而之后如果推出1.4TSI动力的话,应该也是与7速DSG组合了。关于TSI发动机与DSG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的先进性,我们在迈腾测评中已经有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从数据来看,1.8TSI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4500—6200rpm,最大扭矩250Nm/1500—4500rpm,2.0TSI发动机最大功率147kw/5100—6000rpm,最大扭矩280Nm/1700—5000rpm。所有这些数据与迈腾上保持一致,说明发动机并没有再为它单独调校。我们在之前对迈腾2.0T测评中对其动力表现曾用“准跑车”级来形容,说明它动力表现之强悍。用在新帕萨特之上,这种感觉没有改变,发动机在低转阶段就表现得强势,推动车身轻描易写,而稍加油动力开始积极涌现,相应迅速,输出有力而快捷。到了中高转阶段,发动机进入亢奋阶段,此时运转响亮透彻,力量喷发的汹涌猛烈。由于当天试车活动时间所限,我们此次试车时间并不长,在此只此简单描述,等日后详细测评再做深入报道,当然,有兴趣的朋友查看迈腾2.0T测评也有动力的详细介绍。
新帕萨特采用了全新底盘布置,悬挂结构为前麦弗逊独立式、后多连杆独立式,改变了上代车后悬挂非独立的弱点。另外,由于动力系统有实力,悬挂也需要提升刚性才能让动力有发挥的空间,因此较之领驭 ,新帕萨特的悬挂后段明显变得硬朗,车身在做变线动作时显得更轻盈、韧性更出色,操控性得到显著提升。不过,作为有明显商务需求的车,新帕萨特也没有在运动化方向走得太极端,悬挂头段的滤震能力依然出色,遇到坑洼或颠簸路面,悬挂也会积极跳动来削弱震动,让车身保持平稳。
新帕萨特的驾驶商务特性另一方体现在方向盘的分量不重,一上手甚至有些轻,这与之前的帕萨特给我们的感觉有些不同。较轻的方向盘对于泊车、掉头很有益处,驾驶起来轻松简便,不过在行进反馈的路面信息也不丰富,驾驶乐趣自然少了几分。
考虑发动机的强大能力,油门踏板采用落地式,便于精确掌握深度。
新帕萨特在车辆NVH(震动噪音)方面做了不少功课,行驶中发动机噪音与风躁都得到较好抑制,不过在底盘隔音上似乎仍有提升空间,悬挂与轮胎的弹跳声明显,轮胎的摩擦声也清晰可闻,这个环节削弱了行驶的高档氛围。
安全性
大众车系在安全性方面向来有优势,新帕萨特也不会例外。由于新车尚未经过任何碰撞测试,碰撞成绩暂时不得而知。不过,从车型配置单上看,被动安全方面,全系标配前双气囊和前侧气囊。除了1.8T最低配置尊荣版车型,其余车型都配置了前后贯穿式侧气帘,在同级占有一定优势。
在主动安全性方面,新帕萨特的优势就更为明显,采用了全新版ESP系统后,除了传统的ABS(仿抱死系统)、ASR(牵引力控制系统)、HBA(制动力辅助系统),功能拓展增加了DSR驾驶员转向提示、EDS电子差速锁、BSW制动盘除水功能以及NBW紧急制动提示。DSR驾驶员转向提示通过ESP车速感应电子动力转向系统,可以在弯道中转向不足或过渡时提醒驾驶员修正,避免危险。EDS电子差速锁则可以在一侧前轮打滑时进行驱动力分配锁止,保证另一侧保持驱动能力。BSW制动盘除水功能在雨天行车时可控制极轻微刹车,清楚制动盘上的水膜,保证制动力不会衰减。NBW紧急制动提示则是在车速超过60km/h紧急制动时,自动开启制动尾灯闪烁,随后打开双闪灯以提醒后车保持距离。整体来看,由于这套先进ESP的运用,新帕萨特在主动安全性方面有巨大进步,在同级对手中处于领先地位了。
总结:
变得更加时尚与年轻化的新帕萨特让人感觉到这款经典车型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帕萨特的经典是毋庸置疑的,但经典的延续并不容易。新帕萨特表现出中国人的智慧与德国人的执着是可以兼容并存的,曾经的中级车王者,强势回归。当然,也有人质疑新帕萨特的价值似乎偏高,考虑到还要为1.4T车型让出低价空间,现在21.38万的起步价也就情有可原了。
文章TAG:
仪表盘从哪个角度看时尚仪表盘 哪个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