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简述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一、故障诊断方法1、故障自诊断法 2、直观检查法3、功能程序测试法4、仪器检查法5、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6、参数检查法7、备板置换法8、交叉换位法二、 故障维修方法1、参数恢复法2、换件法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

简述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2,数控机床维修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数控机床是由nc系统、伺服系统、位置检测、强电部分及机床本体组成,比一般机床要复杂得多,故障的表现形式也就比较复杂。这就相应地要求维修人员多掌握几种维修方法,遇到不同的故障才能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保证机床正常运转。(1)诊断法利用nc系统自带的诊断功能可以检查输入[mt(机床)→nc或pc(可编程序控制器)]信号、输出(nc或pc→mt)信号、pc→nc信号、nc→pc信号及中间继电器的状态等。利用诊断可迅速确定故障点的产生部位,然后集中力量在该部位范围内找出故障原因。(2)观察法观察法在维修数控机床过程中是常用的。有时,有的故障用观察法可很容易解决。观察法一是用眼看,观察电缆外皮有无破损,元器件有无冒烟、烧坏现象,插头、接线有无脱落,按钮、开关有无撞坏,指示灯是否完整,元器件表面有无大量尘埃等;二是用手摸,停电检查时可用手轻轻摇拨变压器的接线是否有松动、烧坏现象,端子和导线之间结合是否紧固,旋转电动机轴是否过紧,电气元器件是否发热及焊接点是否牢固等;三是用耳听,听电动机旋转时有无噪声和异常声响,变压器有无蜂鸣声。加工中机床振动异常及振动声音过大等应引起注意,这些都会成为故障的因素。(3)测量法测量法是查找数控机床故障的基本方法。当机床发生故障时,利用手中的仪器、仪表(示波器、万用表等)参照电气原理图和控制系统的逻辑图等资料,沿着发生故障的通道,一步一步地测量,直到找到故障点为止。用测量法找故障不一定要从起点一直测量到终点,可采用优选法进行,并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较好地掌握电路图和逻辑图,而且要较熟悉地了解电气元器件的实际位置,才能迅速地排除故障。(4)代换法代换法能够迅速地把故障由大范围缩小到小范围,进而缩小到更小的范围之内。电气系统越是复杂用该方法越好。用代换法时有个问题必须注意:在调换电路板之前一定要保证该电路板的损坏不是因为电路板外原因(外部高压窜人板内,或是板外负载短路等)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首先排除相应故障后再代换,以免烧坏新更换上的好电路板。(5)经验法经验法是对数控机床经常重复性发生的故障,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针对故障的表现形式,便立即想到故障可能发生在哪一部位中。(6)综合法综合法就是全面掌握以上各方法的技巧,综合使用、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数控机床维修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车床常见故障怎样维修

由于数控机床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结构与普通机床相比大为简化,机械系统出现故障的机会大为减少,其常见的机械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类:1、进给传动链故障。由于数控机床的导轨普遍采用了滚动摩擦副,所以进给传动链故障主要是由运动质量下降造成的,如机械部件未运动到规定位置、运行中断、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间隙增大、机械爬行、轴承噪声变大(一般在撞车后出现)等,这部分故障可以通过调节各运动副预紧力,调整松动环节,提高运动精度以及调整补偿环节等方法进行解决。2、主轴部件故障。由于使用可调速电机,数控机床主轴箱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出现故障的是刀柄自动拉紧装置、自动调速装置等。3、自动换刀装置(ATC)故障。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机床50%以上的故障与自动换刀装置有关,主要表现在:刀库运动故障、定位误差过大、机械手夹持刀柄不稳定、机械手运动误差较大等。故障严重时,造成换刀动作卡住、机床被迫停止工作。4、用于检测各轴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压合故障。在数控机床上,为了保证自动化工作的可靠性,采用了大量检测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机床经过长期运行,运动部件运动特性发生变化,行程开关压合装置的可靠性及行程开关本身品质特性的改变对整机的故障产生及故障排除带来较大影响。5、配套附件的故障。数控机床上冷却装置、排屑器、导轨防护罩、冷却液防护罩、主轴冷却恒温油箱、液压油箱等的可靠性不高,也会造成故障而影响正常运行。济宁利兴希望对你有帮助

车床常见故障怎样维修

4,普通车床的维修方法

  普通车床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车床类型,主要有床身、床头箱、尾座、溜板箱和进给箱等部件组成。车床在使用中相对运动部件的磨损会使精度降低,机械性能变差。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该怎么进行维修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普通车床的维修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普通车床的维修方法之主轴箱的调整与维修   主轴箱的功用是支撑主轴传动使其旋转,实现启动、停止、变速、变向等。主轴箱是一个复杂的重要部件,包括箱体、主运动的全部变速机构及操纵机构,主轴部件、实现正反转及开停车的片式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主轴及齿轮间的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以及有关的润滑装置等。   1.主轴箱主轴轴承间隙的调整与维修   常见车床主轴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前后支撑都是滚动轴承;另一种是前轴承是滑动轴承,而后轴承是滚动轴承。   主轴轴承的间隙要分别调整,调整前轴承间隙时,先松开螺钉,向右转动螺母,借助隔套推动轴承内圈向右移动。应为轴承内孔与轴径是1︰12的锥度结合,所以轴承内圈直径因弹性变形而增大,轴承径向间隙变小,调完后再顶紧螺钉。调整后轴承间隙时,光松开螺钉,向右转动螺母,同时并紧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轴承而调小径向和轴向间隙。调整后用手转动主轴应通畅无阻滞现象,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均应小于0.01mm。前后轴承调好后应进行1小时高速空运转,主轴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2.摩擦离合器的调整与维修   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在电动机运转中接通或停止主轴的正反转,摩擦离合器的内外摩擦片的松紧要适当。过松时离合器易打滑,造成主轴闷车,且使摩擦片磨损加快;太紧时,启动费力且操纵机构易损坏,停车时摩擦片不易脱开而使操作失灵,所以必须调整适当。   离合器的调整过程是:现将定位销从螺母缺口压入,然后旋转右边或左边螺母,分别调整右边或左边摩擦片的间隙,调整后弹出定位销以防止螺母松动。   3.制动器的调整与维修   制动器的作用是用来克服停车时主轴的旋转惯性使之立即停转,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制动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控制是联动的,摩擦离合器松开时制动钢带拉紧,使主轴很快停止转动。   通过螺母和拉杆来调整制动钢带的松紧程度,调整后应保证压紧离合器时钢带完全松开。当主轴转速为300转/分时,主轴能在2—3转内被制动。另外调整时要防止钢带产生歪扭现象。   普通车床的维修方法之溜板箱的调整与维修   溜板箱是固定在沿床身导轨移动的纵向溜板下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光杠和丝杠传来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刀架的直线运动,实现刀架的快慢速转换,并控制刀架的接通、断开、换向以及实现过载保护,刀架的手动操纵。溜板箱中的主要机构有超越离合器、安全离合器、开合螺母、互锁机构以及纵、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等。   1.脱落蜗杆的调整与维修   脱落蜗杆的作用是手动接通或断开进给运动,在机床过载时能自动断开进给运动以防止机床损坏。   脱落蜗杆传递的负载大小可通过移动螺母来调整弹簧的压力来实现。调整合适时应保证既能进行正常切削工作,又能在超载时自行脱落。   2.开合螺母机构的调整与维修   在车削螺纹时利用开合螺母机构来接通或断开丝杠传来的运动。车床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磨损现象,使开合螺母与丝杠之间产生间隙。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在车削螺纹时出现让刀甚至乱扣现象。调整方式是:先将六角螺母松开,再将限位螺钉旋一点,把开合螺母旋紧,用手转动丝杠,相对螺母空转松紧顺滑即可。调整好后将六角螺母锁紧。   普通车床的保养维护   班前   (1)擦拭车床外 露导轨及滑动 面;   (2)按规定润滑 各部分,油质、 油量符合要求;   (3)检查各手柄 位置;   (4)空车运转。   班后   (1)将铁屑全部 清扫干净;   (2)擦净机床各 部分, 润滑部位 注油;   (3)部件归位。    定期保养:   外表保养   (1)清理机床外表死角,检查罩盖紧固情况,外观清洁,无锈蚀,无黄袍,漆见本色,铁见光。   (2)清洗三杠及齿条,要求无油污。   (3)检查补齐螺丝、手球、手柄。   床头箱保养   (1)拆洗滤油器;   (2)检查主轴定位螺丝调整适当;   (3)调整磨擦片和刹车装置;   (4)检查油质保持良好。   刀架及拖板保养   (1)检查或拆洗刀架、小拖板、中溜板各件。   (2)安装时调整好溜板、小拖板的丝杠间隙 板 和斜铁间隙。   挂轮箱   (1)检查或拆洗挂轮箱及挂轮架,并检查轴 套有无晃动现象。   (2)安装时调整好齿轮间隙, 并注入新油脂。

5,数控机床维修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数控机床是由NC系统、伺服系统、位置检测、强电部分及机床本体组成,比一般机床要复杂得多,故障的表现形式也就比较复杂。这就相应地要求维修人员多掌握几种维修方法,遇到不同的故障才能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保证机床正常运转。 (1)诊断法 利用NC系统自带的诊断功能可以检查输入[MT(机床)→NC或PC(可编程序控制器)]信号、输出(NC或PC→MT)信号、PC→NC信号、NC→PC信号及中间继电器的状态等。利用诊断可迅速确定故障点的产生部位,然后集中力量在该部位范围内找出故障原因。 (2)观察法 观察法在维修数控机床过程中是常用的。有时,有的故障用观察法可很容易解决。观察法一是用眼看,观察电缆外皮有无破损,元器件有无冒烟、烧坏现象,插头、接线有无脱落,按钮、开关有无撞坏,指示灯是否完整,元器件表面有无大量尘埃等;二是用手摸,停电检查时可用手轻轻摇拨变压器的接线是否有松动、烧坏现象,端子和导线之间结合是否紧固,旋转电动机轴是否过紧,电气元器件是否发热及焊接点是否牢固等;三是用耳听,听电动机旋转时有无噪声和异常声响,变压器有无蜂鸣声。加工中机床振动异常及振动声音过大等应引起注意,这些都会成为故障的因素。 (3)测量法 测量法是查找数控机床故障的基本方法。当机床发生故障时,利用手中的仪器、仪表(示波器、万用表等)参照电气原理图和控制系统的逻辑图等资料,沿着发生故障的通道,一步一步地测量,直到找到故障点为止。 用测量法找故障不一定要从起点一直测量到终点,可采用优选法进行,并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较好地掌握电路图和逻辑图,而且要较熟悉地了解电气元器件的实际位置,才能迅速地排除故障。 (4)代换法 代换法能够迅速地把故障由大范围缩小到小范围,进而缩小到更小的范围之内。电气系统越是复杂用该方法越好。 用代换法时有个问题必须注意:在调换电路板之前一定要保证该电路板的损坏不是因为电路板外原因(外部高压窜人板内,或是板外负载短路等)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首先排除相应故障后再代换,以免烧坏新更换上的好电路板。 (5)经验法 经验法是对数控机床经常重复性发生的故障,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针对故障的表现形式,便立即想到故障可能发生在哪一部位中。 (6)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全面掌握以上各方法的技巧,综合使用、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方法:数控设备维修是一项很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数控设备与普通设备有较大的差别。1、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一般cnc系统都有较为完备的自诊断系统,无论是发那科系统还是西门子系统,数控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或运行中均能对自 身或接口做出一定范围的自诊断。维修人员应熟悉系统自诊断各种报警信息。根据说明书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范围,定位故障元器件,对于进口的数控系统一般只能 定位到板级,其片级维修一般可依靠各数控系统的厂家售后维修部门。2、利用plc程序的逻辑查找。现在一般cnc控制系统均带有plc控制器,大多为内置式plc控制。维修人员应根据梯形图对机床控制电器进行分析,在crt上直观地看出cnc系统i/o的状态。通过plc程序的逻辑分析,进口泵方便地检查出问题存在部位,如fanuc-ot系统中自诊断页面等。根据图纸plc梯图进行分析,定位机床与cnc系统接口故障,以确定故障部位是机械、电器、液压还是气动故障。3、与当场的操作人员充分沟通

6,数控设备维修技巧与知识

数控设备维修技巧与知识   数控机床通常是模具企业中的关键设备,随着我国现代模具制造企业技术装备的升级,中、高档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下文为您讲到数控设备维修的相关技巧与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数控设备管理与维修对人员的要求   数控机床是一种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控制系统复杂、价格昂贵,因此它对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素质方面提出了比普通设备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较广的机电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于一体的先进设备,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与维修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应该有很高的素质,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原理、数控技术、PLC技术、自控技术、拖动原理、液压技术等,还要掌握机械加工常识和数控装置的简单编程。   2.善于思考学习   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紧密,故障涉及面广。数控机床的管理维修人员应“多动脑,慎动手”,不仅要注重分析与积累,还应当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数控机床,尤其是数控系统,其说明书内容通常都较多,有操作、编程、连接、安装调试、维修手册、功能说明、PLC编程等。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资料绝非一日之功,根据实际需要,精读某些与维修有关的重点章节,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详略得当切忌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采用了进口的设备,其配套的说明书、资料往往使用原文资料,数控系统的报警文本显示亦以外文居多。所以具备专业外语基础就显得十分必要。   3.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动手是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能熟练操作机床和使用维修仪器数控机床的维修离不开实际操作,对于数控机床这样的精密、关键设备,动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思路、细致的操作。特别是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通常要进入一般操作者无法进行的特殊操作方式,如:进行机床参数的设定与调整、通过计算机以及软件联机调试、利用PLC编程器监控等。此外,为了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维修过程中往往还需要编制相应的.加工程序,对机床进行必要的运行试验与工件的试切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其操作机床的水平应比操作人员更高,运用编程指令的能力应比编程人员更强。   二、数控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于模具企业来说,数控机床的拥有是企业的竞争实力体现,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控设备,对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企业不能只注意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和最佳功能,还必须重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它是直接影响数控设备能否长期正常运转的关键。为保持数设备完好的技术状态,使其充分发挥效用,在设备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设备管理机构   制造部门应该设立数控设备与维修岗位,承担车间数控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聘用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师和具有很强专业化知识、责任心并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机械、电气工程师组成,专门负责数控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2.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   针对数控机床的特点,逐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数控设备管理制度、数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规程、数控设备的技术管理办法、数控设备的维修保养规程等,这样使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3.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   建立数控设备维护档案及交接班记录,将数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故障情况详细记录,特别是对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部位、原因、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予以详细的记录和存档,以便在今后的操作、维修工作中参考借鉴。   4.加强数控设备的验收   为确保新设备的质量,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尤其是设备验收这一环节,对涉及机床重要性能、精度的指标严格把关,对照合同、技术协议、国际和国内有关标准及验收大纲规定的项目逐项检查。机床调试完成后,利用RS232接口对机床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做为备用,以防机床文件(参数)丢失。   5.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数控设备集机、电、液(气)、光于一身的高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操作和维修难度大。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以适应设备维修的需要。采取利用设备安装调试和内部办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对数控设备的操作、维修、编程和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培训。   6.建立数控设备协作网   由于沿海地区的中、小规模具企业较多,他们在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面可能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也由于数控设备千差万别,硬件、软件配套不尽相同,这样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同区域的模具企业可以建立友好联系,就管理和维修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互通信息,这样对各方的企业都有利。   三、数控设备的日常维护   在数控设备的日常管理中,预防性维修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积极的工作。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尽量减少或延缓数控设备的故障。   1.正确使用设备   数控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解决的方法是:强调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数控机床的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   2.操作者日常检查   操作者是数控设备的直接用户,为了保证数控设备的正常运行,要求数控操作者每天应该执行以下各项:检查所有的防护板、罩壳和门操作是否适当、在整个行程中步进每一个轴,观察运行是否平滑、确保所有轴的限位开关正常工作并调整到相应的限位位置、检查导轨是否有划伤或过度磨损的迹象、检查导轨清洁器没有被损坏、触摸导轨检查润滑是否适当。   3.巡回检查设备   根据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使得它的维护、保养工作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润滑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四、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方法   数控设备维修是一项很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数控设备与普通设备有较大的差别。   1.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一般CNC系统都有较为完备的自诊断系统,无论是发那科系统还是西门子系统,数控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或运行中均能对自身或接口做出一定范围的自诊断。维修人员应熟悉系统自诊断各种报警信息。根据说明书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范围,定位故障元器件,对于进口的数控系统一般只能定位到板级,其片级维修一般可依靠各数控系统的厂家售后维修部门。   2.利用PLC程序的逻辑查找   现在一般CNC控制系统均带有PLC控制器,大多为内置式PLC控制。维修人员应根据梯形图对机床控制电器进行分析,在CRT上直观地看出CNC系统I/O的状态。通过PLC程序的逻辑分析,方便地检查出问题存在部位,如FANUC-OT系统中自诊断页面等。根据图纸PLC梯图进行分析,定位机床与CNC系统接口故障,以确定故障部位是机械、电器、液压还是气动故障。   3.与当场的操作人员充分沟通   现场操作人员是数控机床最亲密的伙伴,操作人员也是各种故障的第一发现人。因此,当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一般不要急于动手,先与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要仔细询问故障发生时机床处在什么工作状态、表现形式、产生的后果、是否是误操作,故障能否再现等,这样有助于维修人员快速分析和判断故障原因。   五、结束语   数控机床设备作为一种高精尖的机械加工设备,综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因此对数控机床设备的专业管理和维修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数控设备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管理、维修和提高。即实行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发挥数控设备的最佳效能,加强维护维修力量,建立一支机械、电气、动力、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维修队伍,提高操作、编程、维修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技术管理的先进水平。 ;

7,数控维修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内容

数控维修,要求比较高!你是在数维专业的学生,做题吗?还是单纯感兴趣?答题的话,简而言之就是:交换法、替换法、敲击法、加热法等等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故障检测;第二步骤是故障判定及隔离;第三步骤是故障定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一般采用追踪法、自诊断、参数检查、替换法、测量法。 1.追踪法 追踪法是指在故障诊断和维修前,维修人员要先对故障发生的时间、机床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寻找产生故障的各种迹象。 追踪法检查是一种基本的检查故障的方法,发向故障后要查找引起故障的根源,采取合理的方法给与排除。 2.自诊断功能 现代数控系统尤其是全功能数控系统具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通过随时监控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及时判断故障并立刻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有时当硬件发生故障而不能发出报警信息时,就要通过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来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自诊断一般分为现代数控系统尤其是全功能数控系统具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通过随时监控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及时判断故障并立刻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有时当硬件发生故障而不能发出报警信息时,就要通过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来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自诊断一般分为启动自诊断、在线自诊断和离线自诊断。 启动诊断是指cnc系统每次从通电开始,系统内部诊断程序就自动执行诊断。诊断的内容为系统中最关键的硬件和系统控制软件,如 cpu、存储器、i/o 等单元模块,以及mdi/crt单元、纸带阅读机、软盘单元等装置或外部设备。只有当全部项目都确认正确无误之后,整个系统才能进入正常运行的准备状态。否则,将在crt画面或发光二极管用报警方式指示故障信息。此时起动诊断过程不能结束,系统无法投入运行。 在线诊断是指通过cnc系统的内装程序,在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对cnc系统本身及cnc装置相连的各个伺服单元、伺服电机、主轴伺服单元和主轴电动机以及外部设备等进行自动诊断、检查。只要系统不停电,在线诊断就不会停止。 在线诊断一般包括自诊断功能的状态显示有上千条,常以二进制的0、1来显示其状态。对正逻辑来说,0表示断开状态,1表示接通状态,借助状态显示可以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常用的有接口状态和内部状态显示,如利用i/o接口状态显示,再结合plc梯形图和强电控制线路图,用推理法和排除法即可判断出故障点所在的真正位置。故障信息大都以报警号形式出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过热报警类;系统报警类;存储报警类;编程/设定类;伺服类;行程开关报警类;印刷线路板间的连接故障类。 离线诊断是指数控系统出现故障后,数控系统制造厂家或专业维修中心利用专用的诊断软件和测试装置进行停机(或脱机)检查。力求把故障定位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如缩小到某个功能模块、某部分电路,甚至某个芯片或元件,这种故障定位更为精确。 3.参数检查 系统参数是确定系统功能的依据,参数设定错误就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某功能无效。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核对系统参数,参数一般存放在磁泡存储器或存放在需由电池保持的 cmos ram中,一旦电池电量不足或由于外界的干扰等因素,使个别参数丢失或变化,发生混乱,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可通过核对、修正参数,将故障排除。 4.替换法 替换法是在数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利用备用电路板、模块、集成电路芯片及其他元器件代替有疑点的部位,观察故障点的转移情况,确定故障点的位置,是一种快速而简便的找出故障点的方法。当无备用板时,也可以用同型号系统上的元器件来代替。 5.测量法 cnc系统生产厂在设计印刷线路板时,为了调整和维修方便,在印刷线路板上设计了一些检测端子。维修人员通过测量这些检测端子的电压或波形,可检查有关电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但利用检测端子进行测量之前,应先熟悉这些检测端子的作用及有关部分的电路或逻辑关系。
维修即是对系统和机床工作原理的分析,哪个环节出问题查哪个。当然,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那就得一个一个排查,具体方法因时因地而不同。机床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是在一步一步分析中得出的。

8,数控机床的日常维修的内容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广泛,如果是国有企业,数控机床日常维修分为电气和机械。在私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有很大部分技术人员是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电气都懂。那么我是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工作也是日常维修。80%的内容就是操作者向维修人员报告,机床出现了异常或者报警,然后由电气维修人员去查看,分析,如果是电气问题,譬如说检测开关损坏、模块损坏等等电气问题那么就由电气人员处理。如果分析的结果是机械问题引起,譬如说液压阀门损坏、丝杠有间隙等等,那么就通知机械人员处理。那么有时候碰到疑难问题,倒底是电气还是机械谁也说不清,那么就要一起讨论。 这就是数控机床日常维修的内容啊。有问题可再联系。
什么都可能坏,什么都要修
我来简单分析下 希望对你有用;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爬行与振动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在驱动移动部件低速运行过程中,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会出现移动部件开始时不能启动,启动后又突然作加速运动,而后又停顿,继而又作加速运动,移动部件如此周而复始忽停忽跳、忽慢忽快的运动现象称为爬行。而当其以高速运行时,移动部件又会出现明显的振动。 对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产生爬行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机床运动部件之间润滑不好,导致机床工作台移动时静摩擦阻力增大;当电机驱动时,工作台不能向前运动,使滚珠丝杠产生弹性变形,把电机的能量贮存在变形上;电动机继续驱动,贮存的能量所产的弹性力大于静摩擦力时,机床工作台向前蠕动,周而复始地这样运动,产生了爬行的现象。 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还可能是机械进给传动链出现了故障,也可能是进给系统电气部分出现了问题,或者是系统参数设置不当的缘故,还可能是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的综合故障所造成。 2 爬行与振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对于数控机床出现的爬行与振动故障,不能急于下结论,而应根据产生故障的可能性,罗列出可能造成数控机床爬行与振动的有关因素,然后逐项排队,逐个因素检查,分析、定位和排除故障。查到哪一处有问题,就将该处的问题加以分析,看看是否是造成故障的主要矛盾,直至将每一个可能产生故障的因素都查到。最后再统筹考虑,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将故障排除。 排除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爬行与振动故障的具体方法如下:2.1 对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分析 爬行与振动故障通常需要在机械部件和进给伺服系统查找问题。因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低速时的爬行现象往往取决于机械传动部件的特性,高速时的振动现象又通常与进给传动链中运动副的预紧力有关。另外,爬行和振动问题是与进给速度密切相关的,因此也要分析进给伺服系统的速度环和系统参数。 2.2 机械部件故障的检查和排除 造成爬行与振动的原因如果在机械部件,首先要检查导轨副。因为移动部件所受的摩擦阻力主要是来自导轨副,如果导轨副的动、静摩擦系数大,且其差值也大,将容易造成爬行。尽管数控机床的导轨副广泛采用了滚动导轨、静压导轨或塑料导轨,如果调整不好,仍会造成爬行或振动。静压导轨应着重检查静压是否建立;塑料导轨应检查有否杂质或异物阻碍导轨副运动,滚动导轨则应检查预紧是否良好。 导轨副的润滑不好也可能引起爬行问题,有时出现爬行现象仅仅就是导轨副润滑状态不好造成的。这时采用具有防爬作用的导轨润滑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这种导轨润滑油中有极性添加剂,能在导轨表面形成一层不易破裂的油膜,从而改善导轨的摩擦特性。 其次,要检查进给传动链。在进给系统中,伺服驱动装置到移动部件之间必定要经过由齿轮、丝杠螺母副或其他传动副所组成的传动链。有效提高这一传动链的扭转和拉压刚度,对于提高运动精度,消除爬行非常有益。引起移动部件爬行的原因之一常常是因为对轴承、丝杠螺母副和丝杠本身的预紧或预拉不理想造成的。传动链太长、传动轴直径偏小、支承和支承座的刚度不够也是引起爬行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在检查时也要考虑这些方面是否有缺陷。 另外机械系统连接不良,如联轴器损坏等也可能引起机床的振动和爬行。 2.3 进给伺服系统故障的检查和排除 如果爬行与振动的故障原因在进给伺服系统,则需要分别检查伺服系统中各有关环节。应检查速度调节器、伺服电机或测速发电机、系统插补精度、系统增益、与位置控制有关的系统参数设定有无错误、速度控制单元上短路棒设定是否正确、增益电位器调整有无偏差以及速度控制单元的线路是否良好等环节,逐项检查分类排除。

文章TAG:机床  修理  怎么  简述  机床修理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