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瓯海三垟字怎么读

这个字: 垟读音:[yáng]部首:土五笔:FUDH释义:田地(多用于地名):翁~;上家~(均在中国浙江省)。

瓯海三垟字怎么读

2,僶 这个字怎么读

僶 mǐn 僶俛 mǐnmiǎn [work hard] 勤勉,努力 僶俛从事,不敢告劳。——《诗·小雅·十月之交》

僶  这个字怎么读

3,橐龠怎么读

tuó yuè 橐龠 解释 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的功能。 如: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怎么读

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撷 这个字怎么读请打拼音

撷:读音:[xié]释义:1.摘下,取下。 2.用衣襟兜东西。详细字义:1. (形声。从手,颉( xié)声。本义:采摘)2. 同本义 [pick;pluck]3. 又如:撷了泮芹(考中;入学);撷芳(采摘花草);撷取精华4. 同“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以兜东西 [hold in the lap]常用词组:1. 撷取 2. 撷英 3. 采撷 例句:采撷一串串的梦,学校的嬉戏,回想起是那么缤纷绚丽;而成长的追逐,竟已一跃而过。世间的尘嚣喧扰,似乎沉寂,让我重新拾取记忆的落英。
撷读音:[xié]部首:扌五笔:RFKM释义:1.摘下,取下。 2.用衣襟兜东西。

5,捭什么字怎么读

捭读作:bǎi,左右结构的字。简体部首:扌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繁体部首:手部五笔:RRTF,仓颉:QHWJ,郑码:DNED,四角:56040结构:左右,电码:2206,区位:6267释义:1、两手左右旁击。2、分开:捭阖(指用手段分化或拉拢)。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只有两个1、捭阖[bǎi hé] 开合,指运用手段使联合或分化。2、捭脱[bǎi tuō] 摆脱;撇开。同音字:百释义: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
捭拼音:bǎi 基本信息:部首:扌、四角码:56040、仓颉:qhwj 86五笔:rrtf、98五笔:rrtf、郑码:DNED 统一码:636D、总笔画数:11基本解释:1、两手左右旁击。2、分开:捭阖(指用手段分化或拉拢)。扩展资料:常用词组:1、捭阖捭阖的本义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2、纵横捭阖纵横捭阖是一个成语,意思利用言语或其他手段去打动、分化、拉拢对方的情形。多用于政治和外交场合上。也作「捭阖纵横」。出处:元.胡祗遹《木兰花慢.话兴亡千古》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白话释义:观察判断各种政治和外交斗争,东边强西边弱,四面都是危机。
“捭”的读音为“bǎi”。1、读音:[bǎi]2、释义:有两手横向对外旁击;粤语中含给的意思。3、来源:捭,两手击也。――《说文》4、成语:纵横捭阖。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5、造句: 在战国七雄之间纵横捭阖,和战国名将对决疆场中,探索失落的中国古代机关术,发掘史前的超科技文明遗迹。
读作 bǎi 纵横捭阖 (zòng héng bǎi hé)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
捭”的读音为“bǎi”。 1、读音:[bǎi] 2、释义:有两手横向对外旁击;粤语中含给的意思。 3、来源:捭,两手击也。――《说文》 4、成语:纵横捭阖。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

6,舂和臼怎么读

【舂 】 读 音:chōng (音同“冲”)【臼】 读 音:jiù (音同“就”)拓展资料:1)舂简介:舂 [chōng](音同“冲”)[ㄔㄨㄥˉ]1.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米。~药。2. 郑码:CONB,U:8202,GBK:F4A93. 笔顺编号:111343215114. 组词:舂米、舂药。意思: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2)臼臼,jiu,象形。象人生长到六个月时开始长乳牙的口腔,也象加工粮食使用的石臼。人开始长牙,就开始学语;人的双尖牙和磨牙,犹如加工粮食的石臼,对食物起磨碎作用,故称臼齿。臼齿,起咀嚼食物的作用。(1)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2) 同本义 [mortar],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舂的读音是chōng,臼的读音是jiù。一、舂部 首 臼 笔 画 11 五 行 金 五 笔 DWVF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米。~药。二、臼部 首 臼 笔 画 6 五 行 木 五 笔 VTHG1.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石~。2.形状像臼的:~齿。扩展资料组词一、舂筑 [ chōng zhù ] 犹打夯。汉 贾谊 《新书·春秋》:“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二、舂撞 [ chōng zhuàng ] 冲撞;冲击。宋 苏轼 《江西》诗:“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石辨》:“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久如天成。”三、窠臼 [ kē jiù ] 1、门臼。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众人一齐动手,乒乒乓乓将遮堂乱打,那遮堂已是离了窠臼的,不消几下,一扇扇都倒下去。”2、比喻旧有的现成格式;老套子。宋 朱熹 《答许顺之书》:“此正是 顺之 从来一箇窠臼,何故至今出脱不得,岂自以为是之过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於盗袭窠臼。”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铁花仙史》较后出,似欲脱旧来窠臼,故设事力求其奇。”3、喻指地狱;牢笼。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万人坑里,打破疑团,纔喜得离窠臼;千丈崖颠,踢翻筋斗,这遭永脱轮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七》:“所以释氏自家,也把做石火电光相拟,稍为俄延,依旧入人欲窠臼。”四、脱臼 [ tuō jiù ] 病名。即脱位。巴金 《关于<海的梦>》:“刚刚摔了跤,左肩关节脱臼。”五、石臼 [ shí jiù ] 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孟氏 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晋 罗含 《湘中记》:“ 耒阳县 北有 蔡伦 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 伦 舂纸臼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谷物加工使用石臼,比过去的研磨盘进步多了。”
“舂”读音为chōng“臼”读音为jiù拓展资料:舂是一个汉字,读音为chōng,上下结构,部首为臼,总笔画数为11。意思是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舂 [chōng](音同“冲”)古文形体[ㄔㄨㄥˉ]1.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米。~药。2. 郑码:CONB,U:8202,GBK:F4A93. 笔顺编号:111343215114组词:舂米、舂药。意思: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臼,jiu,象形。象人生长到六个月时开始长乳牙的口腔,也象加工粮食使用的石臼。人开始长牙,就开始学语;人的双尖牙和磨牙,犹如加工粮食的石臼,对食物起磨碎作用,故称臼齿。臼齿,起咀嚼食物的作用。(1)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2) 同本义 [mortar]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舂 】 读 音:chōng (音同“冲”)【臼】 读 音:jiù (音同“就”)1、【中文名】:舂 【拼音】:[chōng](音同“冲”)【梗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米。~药。【郑码】:CONB,U:8202,GBK:F4A9【笔顺编号】:11134321511【组词】:舂米、舂药。【出处】:“妇人以为舂、酋。”——《墨子·天志下》【意思】: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造句】:你去把那个米舂一下。2、【中文名】:臼【读音】:jiù【笔顺编号】:321511【四角号码】:77770【释义】:舂米或捣物用的器具,多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样子跟盆相似;形状像臼。【词组】:石臼;蒜臼;臼齿。【出处】: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说文》【造句】:你把那个石臼拿给我。

文章TAG:仙居公盂怎么读仙居  怎么  瓯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