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拇指测距法

跳眼法:是根据两眼间瞳孔的间距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即为至目标的距离。测量方法: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至该点的实际宽度,将此宽度乘以10,即为至目标的距离。
野外作业人员或者探险者都普遍用的方法 已知两眼之间的距离a,手伸水平竖起大拇指,与眼睛的垂直距离为b (每个人都不一样,一般b/a=10) 两只眼睛分别用一只眼睛看大拇指与远处的参照物(记忆住),再估计两眼看到的参照物的水平距离c 计算你距远处的水平距离l=10*c 这个方法主要还是经验,锻炼你平常估计水平距离的准确度。

大拇指测距法

2,如何用大拇指测量距离

具体用的原理是:数学的相似三角形原理. 具体的用法是:先平举右手的拇指,闭上一只眼,对准目标,然后拇指不动,再换另一只眼,你这时候会发现目标会产生平移,估测出平移的距离.然后用公式 平移距离/两眼实际距离(大约10CM)=实际距离/臂展(也就是你胳膊的长度). 另外一种: 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棵树,测量我们到这棵树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立起大拇指^_^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树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树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这课树的约略距离; 据说:这个“拇指测距法”,熟练、正确掌握后,1000m内,测量结果上下误差在1m内。

如何用大拇指测量距离

3,手指测距的方法

伸直胳膊竖起大拇指 先闭上左眼 记住目标位置 再睁开左眼闭上右眼 这时两眼看到的两个位置的同一目标和拇指形成一个三角型 估计目标的左右眼之间的位置作为已知 用三角函数方法就能大概估算出距目标的距离了
用手指和眼睛测距的方法叫做“跳眼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根据人的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所以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具体测量方法是: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些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只能用来估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316690.html?si=1

手指测距的方法

4,如何用大拇指目测距离

闭上左眼,右眼大拇指目标成一线,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开左眼,左眼拇指,参考目标成一线,估计参考目标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就是目测目标的距离!
需要具备一定数学能力!麻烦!目测仰角,……
定义  目测距离法是一种用手指和眼睛测量距离的简易方法。   观察者面向目标,伸出右手大拇指于两眼之间,闭上左眼,用右眼通过拇指的一侧对准目标,然后用左眼通过拇指同一侧观察,记住左眼视线对准的物体,估算出该物体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乘以10倍,便是目标距离. 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方法是: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用左眼望住拇指,视线的延长线上有一点与目标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这个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些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只能用来大致估算。 测距原理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实际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为军事用途,在炮兵和狙击手等缺乏必要的测距装备时,常常用这种简易的测距方法来确定目标的模糊距离。

5,狙击手是怎样用拇指目测距离的

拇指测距,准确的说法是“跳眼法测距”,方法是:向前平举一支手臂,伸直大拇指,其余四指握拢。闭上一只眼,睁开的眼睛与拇指及目标成一直线,记住拇指所对准的目标(附近)位置,得一目标点。然后睁开眼,手臂不动,闭上另一只,再记住拇指所对准的目标(附近)位置,得第二个目标点(这一过程即是“跳眼”)。这两个目标点之间会有一段距离,将这段距离估算出来,乘以十,就是站立点至目标(附近)的距离。之所以在目标后要加上“附近”二字,是因为目标离站立点较远,要选一个好的参照物才能准确的估算出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比如: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米、一间屋子的距离一般为四米等,但这个参照物并不一定就是目标。此法的关键在于估算跟眼后两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原理是这样的:两眼之间的距离:眼至手间的距离=两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站立点之间的距离=1:10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6,怎样用大拇指目测距离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7,如何用大拇指测距离

不是单眼!是轮流用左眼和右眼来看。训练时:先找一系列有确切距离的标的物,然后,伸出手臂,竖起拇指,先闭左眼看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再闭右眼,观察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据此认定实际距离与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的关系。在实际使用时,是反过来,利用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实际距离。
这叫跳眼法测距:你伸平右臂,右手握拳并立起拇指,闭左眼对准目标物(比如一棵树一个人),保持姿式不动再改闭右眼,此时会发现目标物比你拇指原位置移动了一些距离.估算一下这个距离在目标物那个位置有多少(比如是40米),那么直接乘以10就是你离目标的距离(即40乘10等于400米).这个测距用的是很简单的三角函数原理.为什么是乘10而不是其它数字?因为你两眼与拇指构成一个三角,而常人手臂的长度正好是两眼间距离的十倍,而你拇指与跳眼观察到的两点间也构成一个三角,比例与前面那个三角完全相同.初中以上数学知识的人稍画张图就明白了.显然,跳眼法观测的准确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你判断跳眼两点间的距离的准确度,所以侦察兵要常练.如果观测目标是人或坦克就较容易,因为目标大小是固定的,容易推算.如果目标是树或石头什么的,大小差距大,较容易误判.万一无法判断参照物大小,比如观测海上一个无植被的小岛,跳眼法就无法测距了.我特别提到这种测距误差,因为它很可能决定无数人生死甚至影响战争进程.大型光学测距仪的原理与跳眼法本质上是一样的,战列舰炮塔两端伸出的两只耳朵就是测距仪,相当于人的两眼,也是利用两眼视差原理.二战时英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及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迎战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及欧根亲王号巡洋舰时,德国人很狡滑地让欧根亲王号走前面,该舰长得跟俾斯麦号一模一样,但小了一大圈.英军测距时果然误判其为俾斯麦,因此按俾舰大小测距时发生重大误差,导致先行开炮的英舰始终未能击中德舰.而德舰测距无误,因此干净利落地击沉了胡德号并击伤威尔士亲王号,2000多英军阵亡,震惊了全世界.这个著名战例非常能说明测距的原理及重要性!
定义  目测距离法是一种用手指和眼睛测量距离的简易方法。   观察者面向目标,伸出右手大拇指于两眼之间,闭上左眼,用右眼通过拇指的一侧对准目标,然后用左眼通过拇指同一侧观察,记住左眼视线对准的物体,估算出该物体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乘以10倍,便是目标距离. 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方法是: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用左眼望住拇指,视线的延长线上有一点与目标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这个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些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只能用来大致估算。 测距原理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实际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为军事用途,在炮兵和狙击手等缺乏必要的测距装备时,常常用这种简易的测距方法来确定目标的模糊距离。
伸直右臂,竖起拇指,先闭上左眼,用右眼看将拇指的左侧对准待测目标.手不要动,睁开左眼,闭上右眼,看拇指的左侧对准的位置,记为目标2,然后估算待测目标与目标2之间的横向距离,记为l,再把l乘以10,就是待测目标与测量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不是单眼!是轮流用左眼和右眼来看。训练时:先找一系列有确切距离的标的物,然后,伸出手臂,竖起拇指,先闭左眼看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再闭右眼,观察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据此认定实际距离与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的关系。在实际使用时,是反过来,利用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指头与标的物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实际距离。
具体用的原理是:数学的相似三角形原理. 具体的用法是:先平举右手的拇指,闭上一只眼,对准目标,然后拇指不动,再换另一只眼,你这时候会发现目标会产生平移,估测出平移的距离.然后用公式 平移距离/两眼实际距离(大约10CM)=实际距离/臂展(也就是你胳膊的长度). 另外一种: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棵树,测量我们到这棵树的距离: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立起大拇指^_^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树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树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这课树的约略距离;据说:这个“拇指测距法”,熟练、正确掌握后,1000m内,测量结果上下误差在1m内。

文章TAG:用拇指怎么测距离拇指  怎么  距离  
下一篇